第840章:徐福后裔,会造水泥?(4/6)

  【大隋第三世】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全本免费小说【qbmfxs.com】

  “去将古籍通通取来。”杨侗连忙吩咐。

  “喏。”殿外侍卫快步离开。

  皇甫无逸、李景、杨恭仁、韦云起、杨善会、杨师道、房玄龄、杜如晦、孔颖达、魏征、虞世南等人不由得呼吸一滞,这些文武双全的‘文人’,个个爱书如命,“古籍”对他们这些人来说,影响力实在太大了。

  杨广的藏书有37万卷,77000多类的图书,一式两份,分别珍藏在大兴宫紫薇宫。而杨侗这些年一直在抄士族的家,获得了大量的珍本、孤本,相对于杨广时期的藏书,差不多又翻了近一倍。

  分门别类和整理之后,大量印刷成了纸书,现在大兴城大兴宫、洛阳城紫薇宫、邺城神武宫、涿郡临朔宫、太原晋阳宫各有完整的十套;除此之外,三大学宫、各郡郡学的图书馆也选择的陈放大量纸书,各地图书馆比照学校书籍,都有售卖,当然了,类似冶炼术这种事关国运的技术自是秘而不宣。

  杨侗也知道虾夷人带来的古籍十分重要,因为中原王朝饱受战火,现存珍本、孤本多为秦朝之后的文本,先秦、秦朝真迹少得可怜,即使有,也是残缺不全,而这个虾夷人带来的徐福古籍,无疑是价值无量的瑰宝,不仅可以从中研究先秦百家、秦朝历史和文化,还能从中找到圣人之学的本质真意,为注释经典、还原圣学本质取到巨大作用。

  他从各大士族、世家手中抢来这么多书,为的不就是将文明之火广泛流传么?这么大印特印、发行天下,千年之后总会凑成完整的一两套吧?

  过了两刻左右,一群士兵抬了六个大箱子进来,打开一看,皆是一些刻有小篆的龟甲兽骨,以及写有小篆的兽皮,孔颖达小心翼翼的拿起一块龟甲,激动的说道:“圣上,这是儒家之学。”

  “上面写了什么?”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整句话就是说,诗、礼、乐这三样东西是教育百姓的基础,一定要抓好,如果百姓掌握了诗礼乐,就让他们自由发挥,如果百姓解释不透,我们就要去教化他们,让他们知道和明白这些东西。这恰恰体现了孔圣有教无类、开启民智的思想。”

  “其实这句,还有另外几种解读。”杨侗也来了兴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