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4/5)

  【汉阙】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全本免费小说【qbmfxs.com】

  中午吃饭时,任弘和宋力田说了一件事。

  “宋力田,我近日来见到,楼兰人所用农具皆十分古旧,竟还在用木耜(sì)耕地,不知犁田为何物,更别说牛耕了。”

  “待到秋后种宿麦时,吾等若有闲暇,大可将用不完的铁犁借与鄯善王,再将二牛抬杠、积肥等法传授与他们,如此则用力少而得谷多。”

  只要不在农事上不懂装懂外行指导内行,宋力田在大事上还是听任弘的,他没啥意见。

  但做翻译的卢九舌就有些不解了,举起手来。

  这是任弘给他们定的规矩,有话说要一个个举手,不要七嘴八舌。

  “任君,高价借出铁犁倒是可行,但我不明白,为何要将其余农事技艺白白教给楼兰人?肥了他们,于吾等又无好处。”

  “谁说没好处?目光要放长远些。”

  任弘跟他们讲了道理。

  “傅公虽令我与奚充国在楼兰屯田,但吾等短期内能自给自足就不错了,大军使团往来,根本供应不及。若从敦煌运粮?隔着白龙堆根本不可能,发十石粮,人吃马嚼,抵达时恐怕只剩下一石。”

  “所以两年之内,汉军所食,依然要靠鄯善国提供。”

  “南道诸国过去难以供应汉使,不过百多人过路,便多有怨言,只因绿洲城郭土地少,所种粮食亩产也少,只勉强够自己吃。若能教其中原力田之法,让麦、粟产量增加,才有多余供应汉军啊。”

  楼兰鄯善是汉朝重返西域的第一站,是桥头堡,只有将这里经营好了,粮食有富余,才有继续向外拓展的可能。

  所以任弘认为,大可将楼兰鄯善视为汉之郡县,将中原已有的先进农业技术推广开来,这东西自然传播极其缓慢,不主动提倡的话,牛耕再过个五百年也传不到。

  当然,他也有自己的原则:

  第一,养蚕丝绸、炒钢铸造等汉朝核心技术必须严格控制,绝对不能出玉门关!

  第二,千万别为了逞一时之快,装一时之逼,为了用正常途经也能解决的小麻烦,而在西域乱搞发明!

  西域是诸多文明的十字路口,比如扦泥东边的米兰古城,后世在那发现了北印度的文字、波斯的钱币、希腊的天使、犍陀罗的佛像、甚至是罗马风格的布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