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血火兄弟】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全本免费小说【qbmfxs.com】
不知道怎么回事,王家安逃走之后,对他的批判声调忽然大了起来。古郡城里的大街小巷盘满了家安的大字报。
“打倒放革命两面派,逃兵,地主阶级的孝子贤孙王家安!王家安不投降就叫他灭亡!”
这些消息,都是惠英嫂子的儿子从城里带回来的。
两年前,惠英嫂子的丈夫孙志安因一起铁路事故去世了,儿子孙良栋接了父亲的班。现在是古郡铁路分局的职工。解放后铁路局恢复,办公地点依然是那个日军司令部的旧址。那地方除了抗战期间,从清末开始一直是铁路局的办公地。
王家安从家里逃出来,没地方去。彷徨之下,最后逃到几十里外的惠英嫂子家。他们双方已经久不来往了。惠英怕有闪失,又像抗战期间那样,把家安藏在后院。那个地道还在,就是多年没用过了。
“你就在这里躲躲吧。等他们闹腾的热乎劲过去了,就没事了。唉,真是作孽啊。连姜司令都被打倒了,他有什么罪!”
惠英嫂子已经五十几岁,但不是特别显老。解放后她一直在村里当妇女主任,加上丈夫儿子在门外工作,还是很有威信的。当然了,家里的酿酒作坊是早没有了。那是资本主义尾巴。她是共产党员。不能为几个卖酒钱就不紧跟党的政策。
“嫂子,我给你添麻烦了。”随着大家不如晚年,家安和惠英嫂子说话才不再脸红。
“瞧你说的,你没了一只胳膊。跑到那里人家都认得你。到嫂子这里来就对了。躲上几天再说。”
惠英嫂子家的格局和以前一样,不过她家的日子比起别人还好一些。家里有吃商品粮领工资的,不指靠队里的工分过日子。
后院里还是放着一些芦苇。嫂子说,她得空了就是编苇席。攒多了煤矿上有人来拉。那里用很多苇席。为了这事儿,还有人去告状说她走资本主义道路。
“就那么几张苇席,换不了几个钱。难道我吧席子送给大队换工分就是社会主义道路了?去他娘的,谁爱告告去。”
路西煤矿里,老革命丁二冬还是矿长。虽然在运动初期吃了些苦头。但后面成立革委会,又把他结合进去了。依然是抓生产的副主任。但大家还是习惯叫他丁矿长。那些苇席就是老丁叫人来拉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