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九章 海西(2/6)

  【顽贼】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全本免费小说【qbmfxs.com】

  青海元帅府还没有统一的税法, 有些地方像蒙古人一样收添巴, 有些地方比如海西县, 还没开始收税, 基本上属于进贡。

  人的身份变化最容易引发思考, 过去刘国能是乡间秀才,他对朝廷衰败的思考是收税太多;如今刘国能是元帅府官员,他对朝廷衰败的思考是收税太少。

  收税太多是包括摊派在内的总量,而收税太少是朝廷的田税,其实都是一个事,刘国能从中得到的教训与思考, 只关于立国之时的面目善恶。

  西宁府近半年来, 都在议论赋税的问题,主要是牧税、坐税、关税。

  之所以没有田税,是因为元帅府上下对税务问题有很强的偏向性。

  他们是一群造反出身的人, 吃了很多亏,土地兼并只是其中之一, 而且旱灾和横征暴敛是最严重的问题, 土地兼并反而没那么重要。

  但他们能成事, 确实得了土地兼并的益, 所以天然更愿意向大户索税, 而且也天然知道要抑制土地兼并。

  随便一个兵卒子都知道,但凡农民不破产,广大农民就不造反,所以就得限制人均多少亩地以下不收税或少收税。

  在这个前提下,青海元帅府本来就没几亩地,根本收不上田税。

  倒是他们向官府转型,一旦开始东征,就要把俱尔湾市场正规化,坐税、关税则会提上日程。

  可是自从刘国能知道自己县中下辖九万亩待开垦的田地,他就只盯着田税上书。

  大明三十税一的田税是善政,可朝廷但凡遇上什么事,这笔钱粮它就不够用,不够用就得摊派,摊派就得挨骂就得丧失民心。

  且随着朝廷僵化、官吏增多、连年征战,各种摊派越来越多,老百姓将近一半收成都被拿走了,那这三十税一又算什么东西?还不如直接学习曹魏,五公五民,只挨一次骂。

  刘国能三次上书知府衙门,建议把田税往高了定,第一次建议十税一,考察之后发现在西宁和黄南边境的番部都要交两次添巴,就有了第二次上书,建议五税一。

  等到开战后听说小拉尊逃跑,他高兴得很,直接上书建议元帅府施行三税一或二税一的田税。

  刘国能认为小拉尊是元帅府税率的绊脚石,因为在黄南拉尊实行的是十税一的添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