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四章 腹背(2/6)

  【顽贼】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全本免费小说【qbmfxs.com】

  春联就变成朱砂色,终究增加了辟邪功能。

  歹青眼下遍地蓝色的服色习惯,也跟大环境有关。

  这种蓝缎,名字叫石青倭缎。

  虽然叫倭缎,但其实面料既不倭,也不缎,一来是倭国没这工艺,二来它是一种起绒织物。

  它其实是传统的天鹅绒。

  之所以叫倭缎,是其最早作为奢侈布料,经由倭国与海上倭寇流入漳、泉一带,后来经过国产化制作改良,成为漳绒,也就是天鹅绒。

  天鹅绒其中的一种制作工艺,在江宁织造府演化为后来的石青倭缎。

  料子用的是蜀丝,大规模织造于南京和苏州,其工艺是多层结构,先染后织,织造时用短棉绒夹藏在经线里,织几寸就加以刮磨,使绒面极亮。

  因其看起来复杂奢华,在中原短暂流行过一段时间。

  随后织造业巨贾就发现这种面料,不实用。

  在阶层简单、制造能力差的社会环境,会让价值虚高的制造奢侈品存在肥沃土壤。

  而在阶层复杂、制造能力强的社会,就会让这种土壤变得贫瘠。

  懂行儿的人多了,参与制造的人多了,有文化传播能力的人多了,掌握基本财富的人多了。

  只要这些人普遍认为这样东西不好,那么它虚高的价值很快就会受到舆论影响。

  织造复杂、成本高昂、外观奢侈的石青倭缎,就在几十年前面临这样的困境。

  万历年间白银大量流入,百物俱贱,这种好面料寻常百姓也买得起,买不起做整件衣裳,也能买一小块,作为衣料镶边。

  要么做帽子、要么做领子。

  但问题也就出在这儿,作为帽子,它容易积灰;做为领子呢,它又一磨就变形。

  大家都对它很嫌弃,以至于后来富有的商贾和官员也不喜欢它了。

  高昂的价格,不断下跌,跌到后来国内没办法卖了,就走北口,卖北虏。

  大量倭缎作为奢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七百一十四章 腹背 (第2/3页)

  品,流入蒙古、后金等地,深受贵族喜爱。

  这种习惯形成传统,逐渐成为定例,黄台吉管的也多,贵族以下不准穿缎子衣裳,只让穿价格仅有十分之一的佛头青布所做衣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