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三章 载入史册的答辩(下)(2/5)

  【走进不科学】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全本免费小说【qbmfxs.com】

  然而,绝大多数材料的Tc都非常低,基本都在-220℃以下,需要借助液氮或液氦等维持低温环境。

  想象一下。

  你辛辛苦苦建造了一条几百公里的超导输电线,还需要全程浸泡在液氮中冷却,成本得多么夸张.

  所以为了让超导体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必须要找到Tc更高、最好是室温条件下(大约25℃左右)也能保持超导性质的材料。

  从发现超导现象开始,物理学家对高Tc超导体的寻找从未停止,但一直举步维艰。

  在发现超导最开始的70多年内,Tc的上限连突破-240℃都很困难。

  还好后来物理学家陆续发现Tc超过-173℃的超导体,目前超导体最高临界温度的记录保持者是150万个大气压下的硫化氢,Tc大约是-73℃,离理想的室温还是有一定距离,如此高压的条件也意味着难以实际应用。

  与此同时。

  基于以上这些概念,超导材料又引申出了两个小支路:

  室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曲小说]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八百三十三章 载入史册的答辩(下) (第2/3页)

  超导以及高温超导。

  一般情况下。

  我们把临界温度高于40K的超导体称为高温超导体,而把临界温度高于300K左右的超导体称为室温超导。

  也就是说在超导界,“室温”其实是要比“高温”高得多的。

  更特殊的是.

  直到如今这个时期,物理学界对于高温超导的完整机理依旧没有定论。

  这是一个凝聚态物理领域中的黑洞,如今凝聚态物理公认推不动的问题只有两个:

  一个是强关联体系,另一个就是高温超导的完整机理。(注:也有些观点把两者看做一个问题,这就和车厘子和美早樱桃是不是一个物种一样具体取决于你怎么看)

  除此以外,即便是薛其坤院士专精的分数量子霍尔效应都只能算是经典问题,而非绝路。

  诚然。

  由于这个机理无限接近理论层次的缘故,想要单独靠着它获得诺奖其实没多少可能,但对于物理界的从业者来说,解开这个机理带来的意义丝毫不亚于获得诺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