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升明帝】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全本免费小说【qbmfxs.com】
西辽河平原,以及更北的松嫩平原,是科尔沁、郭尔罗斯诸部各旗组成的哲里木盟。
文安之的分省,明显是有汉蒙分治的意思。而朱大典则是把蒙满全都纳入大明直接控制,或是半羁縻的状态。
朱以海考虑了一会,其实心中更倾向于朱大典的这个方桉。
现在放弃倒是容易,但以后可能就成隐患。
大明以前对蒙古,要么就是打,要么就是拒,反正就是敌国外国,建虏虽然立国没多少年,但一路打过来的,打跑了林丹汗,拉拢征服了蒙古右翼诸部,设立的盟旗制度其实挺先进的。
这是在蒙古成吉思汗设立的万户制,和蒙古习惯的会盟制基础上设立的,是有很大基础条件的,结合清八旗制度,建立一套盟旗制度。
既是笼络各部,也是分化控制。
定制于皇太极,成熟于多尔衮,发展为六处会盟,也就是内札萨克蒙古六盟。
蒙古的万户部,是一种很不错的军事组织制度,以百户、千户、万户这样的层级结构,可以快速凝聚和分散游牧部落的家庭组织,还不会怎么影响日常单独的游牧生活。
蒙古人游牧最大特点就是独立地放养畜群,特别是马群,如果畜群相距太近或是畜群太大,都会增加相互间竞争,从而导致畜群数量、质量下降等。
而如果规模较小,相对孤立的部落,又容易受到其它部落的攻击,这也是草原上部落之间经常交战的原因。
所以围绕着草场,部落间总是矛盾不断,后来成吉思汗时建立百户千户万户制度,推行的是疯狂的对外扩张的模式,通过征服其它地区,获得更多的草场。
到了明末的时候,蒙古早就已经分裂倒退,以族姓为代表的部落制度,重新占据了统治地位,内部斗争和分裂加重。
差不多就是蒙古失去了中原集权,回到了部落割据时代。
后来建州女真对蒙古右翼分化拉拢,逐个击破,科尔沁部土谢汗表示顺从后,皇太极趁势派大臣与科尔沁十旗会盟,议定和颁布了有关出征、驿递及审桉等方面的事务,这是清廷主导下的正式会盟,这次会盟还规定了会盟时间、地点及职责等。
随着后来建州军事上的节节胜利,越来越多漠南蒙古各部归附满清,他们对蒙古的控制也加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