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4章 九年春(5/7)

  【海上升明帝】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全本免费小说【qbmfxs.com】

  为了肥地,百姓甚至会在冬季把河塘里的塘泥淤泥挖出来晒干后再补充到地里去。

  但老三这个专业的粪场主,还真没听说过用鸟粪的,鸟粪能有多少?

  老大自己也半信半疑,他也只是听说,却也没见过,无法反驳父亲,只好转移话题,“爹,我听说好多人走西口去河套垦荒种莜麦,要是遇年成好,种一年的收获,能够十年吃呢。”

  莜麦也被称为油麦,耐旱而且易储,可以储存十年不坏。而河套地区原是蒙古人游牧之地,现在不断移民过去屯边,但仍然是地广人稀。

  不少内地缺地可又不愿意离开家乡的百姓,就会去那边包地,也称为商屯,一般是商人们去那边承包一大块地,然后自己招人来种,地租便宜。

  也有一些百姓自发的联络一群亲戚朋友过去那边包一块地一起种,只要不遇灾,一年丰收,可够十年吃。

  能有这样收获最主要原因就是那边现在地多人少,所以可以粗耕广种,一人能够种上二三百亩,就算亩产量低,但架不住量大啊,平时那边不需要太多人管理,到了收获季节,则把家里的妻儿老小都喊过去收获,粮食可直接在河套那边卖给官府或是军仓,价格也很公道。

  等明年,又可以换一块地租,这样也不用担心地力不足的问题。

  除了种莜麦,那边还主要种荞麦和红皮麦,以及油菜和土豆。

  也有不少跑去河套包地的农民,这样侯鸟一样跑了几年后,便干脆在那边申请移民落户,然后就能分到自己的田地,也可以继续再包地,以往大家主要是担心河套地区的蒙古人,但几年下来,发现现在那边汉蒙相处的很好,尤其是朝廷在那边有大军,那些过去落户的移民们分了很多地,生活挺好,也就越来越多人动心,干脆就迁移过去了。

  老三的大儿子也曾想着去那边包地,甚至想在那边落户,但老三不同意,他反对分家,更不希望儿孙们跑去边疆,他还是喜欢关中,喜欢八百里秦川,这片土地多好。

  边地现在是好,可万一哪天朝廷控制不住蒙古人了,那到时怎么办,想回来关中平原,也没有地方了。

  前面就是朱家堡。

  堡子在一片台地上,村子外面还有一圈土墙,这是村墙,可防贼防盗,不过现在关中治安挺好,这片村墙倒是失去原本作用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