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赵官家得杨无敌;布局逆转靖康耻(2/6)

  【北宋:我成了赵佶】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全本免费小说【qbmfxs.com】

  身为大宋皇帝,身份高贵,当然可以直呼杨忻中父亲以及杨氏祖先的名讳。

  作为臣子,能被皇帝直呼其名讳,证明皇帝还能在数以亿万计的子民中,记住你父母或你家先人的名讳,直接叫出他们的姓名,那也是一种荣耀啊!

  杨忻中诚实地点头,称是……

  赵吉知道,古代的避讳,分两种。

  一种是国讳,主要是指全国上下所有人都要避讳皇帝和圣贤之名(主要是孔子和孟子),此又称“公讳”。

  另一种是家讳,主要是指家族内晚辈要避讳长辈之名。家讳一般是指避讳父母和祖父母之名,此又称“私讳”。

  避讳之风,始于周朝,行于秦汉,盛于隋唐,严于赵宋。

  例如:司马迁的父亲叫司马谈,所以《史记》里,把跟他父亲名字相同的人,一律改了名。例如张孟谈,改为张孟同;赵谈,改为赵同……

  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记载:一个叫田登的州官不准下属及州中百姓叫他的名字,也不准写他的名字(同音的字也不行),到了正月十五照例要放灯三天。写布告的小吏不敢写灯字,改为“本州依例放火三日”。由此成了一个笑话。

  明初,对避讳的要求,还不甚严苛,然而到了明末天启、崇祯时期,避讳之风又逐渐严了起来。

  清朝的避讳最为厉害,因犯“讳”造成文字狱而被杀头者不计其数。(如:张晋彦案、庄延龙文字狱案、查嗣庭试题案、胡中藻案、彭家屏案等等)

  直至民国改元,才废止了奉行两千多年的避讳制度。

  避讳之法,各朝不同,常用之法有:空字、改字、缺笔和改音、拆字等。

  现在,赵吉听到杨忻中对其父亲杨震的避讳,用的就是拆字法——将“震”字拆分为两个字。

  这也能从侧面证明,杨忻中的出身,非同于普通百姓家,要知道在这个时代,普通百姓家的孩子,大都不识字的,哪会用拆字法来避讳呢。

  赵吉问道:“杨家大郎,那你祖父,就是杨宗闵吧?”

  杨忻中立即如实回答道:“官家圣明,吾祖父名讳,正如官家所言。他老人家承蒙浩荡皇恩,现任麟州刺史。”

  众将闻言又发出一阵惊叹。

  他们皆为之前赵官家对小校杨忻中家世预料的正确,而感到震惊。

  赵吉微笑着点了点头,对杨忻中悠悠说道:

  “朕知,在元符元年,你祖父杨宗闵,跟随折克行大败夏军,所立军功甚多,被授麟州刺史。”

  “朕是不会忘记杨氏将门先烈,为大宋守边御敌,所立下的累累功绩的!”

  杨忻中闻听圣言,感动得眼圈泛红……

  在场的众将,对赵官家深感敬佩。

  种师中和张俊,弄清了杨忻中的真实家世出身,立即放下心来。

  韩世忠、岳飞、张宪等多位后起之秀,也都对赵官家投去了敬仰的目光,对杨氏将门出身的杨忻中也高看了起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