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武举(3/4)

  【我盗墓被直播了】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全本免费小说【qbmfxs.com】

  《明史》本传说他“身长七尺,有胆知兵,善左右射。”据清人王应奎说,熊迁弼先中万历某科湖广武乡试第一名,后弃武就文,又中万历丁酉(二十五年,1597)湖广乡试第一名,次年登进士。“于是榜其堂曰:三元天下有,两解世间无。”

  这在历史上的确是独一无二的事情。

  “到了清朝”

  清代制度上基本沿袭明末,考试程序、办法等。但稍做了修改。

  改为先试马步射,马射二回六矢,中三为合。步射九矢中五为合。之后比力气,包括拉硬弓、舞刀、举石。弓分八、十、十二力;刀分八十、一百、百二斤;石分二百、二百五十、三百斤。合格者才考笔试。

  清代武举一依文榜程序,考试大致分四个等级进行。

  一:童试,在县、府进行,考中者为武秀才。

  二:乡试,在省城进行,考中者为武举人。

  三:会试,在京城进行,考中者为武进士。

  四:殿试,会试后已取得武进士资格者,再通过殿试(也称廷试)分出等次,共分三等,称为“三甲”。

  一甲是前三名,头名是武状元;

  二名是武榜眼;

  三名是武探花。

  前三名世称为“鼎甲”,获“赐武进士及第”资格。

  二甲十多名,获“赐武进士出身”资格。

  二甲以下的都属三甲,获“赐同武进士出身”资格。

  殿试的规格很高,一般由皇帝亲自主考。

  揭榜后的流程也十分绚丽,大有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架势。

  考试揭晓后,在太和殿唱名,西长安门外挂榜,并赐给武状元盔甲。然后由巡捕营护送武状元归第,炫耀恩荣。第二天,在兵部举行盛大的“会试宴”,又赏给武状元盔甲、腰刀等,赏给众进士银两等。

  清代科甲等级差别甚大,同样是武进士,一、二、三甲的等级和荣誉却大不相同。自然状元是出尽了风头的,登第后的三天内,可以披红挂彩,上街夸官,真所谓春风得意、风光十足了。

  殿试以后,通常立即由兵部授予官职。

  顺治三年(1646)丙戌科是清朝武举第一科,当时规定武状元授正三品的参将,武榜眼授从三品的游击,武探花授正四品的都司。

  二甲授正五品的守备,三甲授从五品的署守备。

  康熙年间又有变动,改为一半授营职,是直接带兵的官,另一半授卫职,是皇帝的宫廷侍卫。雍正五年(1727)规定,武状元授御前一等侍卫,武榜眼、探花授二等侍卫。再从二甲中选头十名,授三等侍卫。其余全在兵部注册授于守备等营职。

  雍正以后各朝武进士的授官情况还有一些变化,不过所授品阶基本上以康熙朝定制为准,没有太大的变更。

  三场是考文,当时叫“程文”,也称“内场”,相当于文化课考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