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上) 陶应有军(1/6)

  【三国好孩子】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全本免费小说【qbmfxs.com】

  陶应招兵的时机确实选得不太恰当,徐州刚刚经历战乱人口锐减,人口基数大为减少,又时值春忙,乡村里进城的壮丁很少,加上曹豹提前十天展开了招兵工作,把合格兵员基本上都挑光了,留给陶应的选择余地就少得可怜了,在东门小校场望眼欲穿的等了四天时间,陶应招募到的合格兵员竟然还不到三百人。

  让陶应更加失望的是,尽管陶应都已经亲临征兵点号召百姓踊跃投军了,可是陶应在徐州的巨大声望却意外的对招兵工作帮助不大,因为徐州百姓并不傻,他们虽然感激陶应为拯救徐州付出的努力,但当兵上战场可不是闹不着玩的,一将无能也是要害死千军的,泗水河里被曹军残杀的几万徐州将士的遗体,到现在都还没有完全清理干净,有了这些前车之鉴,有志投军的徐州男儿自然是更愿意加入比较把稳的曹豹队伍,对初出茅庐的陶应则极端不看好。

  毕竟,陶应迂腐书呆子的名字还放在那里,舍身救回徐州,也没有改变徐州百姓对陶应的这个印象。

  还好,陶应好歹还有一个徐州二公子的名头撑着,虽然陶应不好意思开口求助,但是在听到陶应招兵遇阻后,不少徐州文武官员和地方士绅还是主动向陶应伸出了援手,或是主动送来家丁,或是到自己土地上的佃农中替陶应宣传,号召佃农子弟入伍投军。已经按计划招满四千新兵的徐州首席大将曹豹,也没有计较陶应的拒婚薄情,主动从徐州军队里挑选出了六百经验丰富的老兵和战兵,亲自送到陶应面前,帮助陶应组建直属于陶谦的新军——至少名义上是直属于陶谦的新军。

  徐州最大的地主陈珪和陈登父子给陶应送来了三百新兵,由他们的家丁、奴仆和佃农子弟组成,陶应很高兴的接受了陈珪父子的帮助,但陶应也没有把三百人全盘接受,而是仅仅接受了其中十五岁到二十岁之间的青年男子,剩下的全部退还给陈珪父子,陈珪父子也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含着笑把陶应挑剩下的奴仆领回了家。

  对于其他徐州士族权贵送来的新兵,陶应也是如此处理,都是选择了其中年龄在十五到二十岁之间的新兵蛋子留下,其他的都以各种借口退还,只有徐州首富糜竺和糜芳兄弟送来的两百家奴,陶应一个都没有接受,以招兵已满的借口全部退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书友您好!程序猿书吧[cxysb.com] 是本站的备用域名及备用网站,用于公布本站的最新可用域名。如果您使用的域名无法访问,那么点击 程序猿书吧[cxysb.com] 域名可以帮您回到本站。如遇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显示不全,乱码错字,请退出阅读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