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南明当王爷】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全本免费小说【qbmfxs.com】
这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这些难民要是没有得到妥善的安置,将会是一枚定时炸弹。
从崇祯十七年开始,从北方逃难到南方的难民根据统计足足有两百三十余万。
此前朱琳泽安置南明的方法是将难民中的精壮经过甄选,将优秀者编入军中。
不过这也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只是减轻了难民爆发举事之后的镇压成本。
要真正解决难民问题,重中之重还是要解决他们的生存问题。
为此,朱琳泽采取的主要是以工代赈,以及划荒地给难民开垦,办厂容纳难民三种方法。
以工代赈主要是征召难民疏浚运河,修建基础设施,不给钱管饭。
只是经过两年多的时间,这三种策略已经无法应对人数越来越庞大的难民群体。
在收编了大西军之后,朱琳泽现在已经有了四军二十三标的步兵以及各一标骑兵和炮兵,总共十五万多的新军。
十五万新军对于朱琳泽来说已经足够用,此前朱琳泽由于经常面对敌人时,己方在兵力上处于劣势,患上了兵力不足恐惧症,从而大肆扩军。
而从楼山关一战开始,他现在对阵清军在兵力上已经不落下风,况且己方士兵和军官的素养都全方面碾压清军。
这种情况下再扩军实在不是个明智的选择,反而会增加财政压力。
毕竟每增加一名正式的普通步兵,朝廷每年就要发十二两银元做军饷。
因此现在军队的重点是训练好现有的二十五标兵,而不是继续盲目扩军。
停止扩军,就意味着新军往后就不可能在吸纳难民中的精壮。
而且运河也疏浚的差不多了,修建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工程所需的工人数量也已经接近饱和。
至于工厂的数量,无论是朝廷官督商办的工厂还是民间的工厂,也都已经趋近于饱和,后面也不大可能再吸收太多的难民入厂。
再者,由于大量难民的涌入,也极大地挤压了当地工人的生存空间。
以苏州地区为例,在难民涌入之前,苏州地区本地各纺织厂的工人每月的薪酬大概在一银元三角到五角之间。由于北方难民的涌入,苏州当地纺织厂的本地工人薪酬被降低到一银元不到。
更有甚者,有的难民甚至只要管饭就行,不要薪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