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 对日宣战(为舵主橙果果大人加更!)(4/6)

  【这个大清不对劲】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全本免费小说【qbmfxs.com】

  理所当然的,这自然不能把这种政治觉悟较高的战俘拉入集体农庄和矿场中。

  结果李长青建立起来的集体农庄和矿场,长期处于缺少劳动力的状态。

  现在的汉地到处都是人少地多的场景,即便是人口大省河南、山东、江南等地,均田过后都有很多富余的抛荒熟地。

  泱泱大国,人口总数才六千多万!

  这还是将那些汉化的少数民族都算在内的人口数量!

  没办法,清廷屠杀后留下来的大锅,李长青除了当接盘侠又能如何?

  人口少自然有人口少的好处,均田均税的政策推行的十分顺利,李长青甚至不需要去剥夺那些大户地主家的田地,有的是抛荒的土地均给普通农户。

  但人口少却限制了李长青扩张的财力。

  尤其是军工产业,开矿更是急缺人口。

  刚好,人口稠密的朝鲜人送上门来。

  当然,李长青也不是不近人情的帝王,前夕朝鲜年轻人口的时候,是允许夫妻家庭带着孩子一起来的。

  但李长青并没有让朝鲜人大群大群的定居繁衍,而是分散到各地大杂居小聚居的管理,如此一来方便对他们进行汉化。

  只需要一两代人,这些朝鲜人基本上就不会说朝鲜话了……

  不光是迁徙过来的朝鲜人口这么干,在朝鲜行省,李长青的大唐帝国也要求朝鲜行省进行全面汉化教育改革。

  有耿精忠的数万大军监督,那些朝鲜两班贵族自然不敢反驳。

  好在,这个时代没有民族意识,朝鲜人对于这种变化抵触并不大。

  改革教育主要影响的其实是贵族和有钱人,只有他们才有资格让自己的孩子受教育。

  至于口语这东西,则需要慢慢来,官方语言定性为汉话,所有的朝鲜行省官员都必须说汉话,所有的公文都必须写汉字!

  朝鲜人的服饰则定性为民族特色服装,平日里的正装要求必须是汉服……

  这种改革是全方位的,耗时较长,但有政策倾斜,同化起来肯定比自然演化要快得多。

  至于辽东乃至黑龙军流域的大片黑土地,李长青则要求从汉地迁徙部分穷苦的汉民。

  在辽东和HLJ流域分配双倍乃至三倍的田地!

  同时,迁徙数量差不多的朝鲜人过去给汉人农户当佃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