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新秩序】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全本免费小说【qbmfxs.com】
与李嗣源在石峪安营扎寨的时间来比较,结合李都头对老河东军行军速度的一般性认知,再加上大雨导致浊漳河水位上涨这个因素,陈虞侯和刘虞侯得出的结论是:如果三王联军出兵偷袭黎城,最佳的兵力配置在五、六千人,此刻所抵达的位置应该在黄崖洞至黎北坡之间!
现在到了让周坎做决策的时候了,需要他选择一种应对方法,也就是李诚中灌输给燕军的作战思想——军队主官只需要做决策,其他的,交给参谋来完成。
按照一名指挥者的正常心态,周坎无疑很想选择简单应对,提醒黎城守将张龙注意警戒,同时派出斥候查探浊漳河谷小道,这样做不会打乱燕军围攻石峪的整体部署。
周坎这位潞州战场临时总指挥麾下的兵力为:幽燕保安军六千余人,李存勖的残军千人,辽东保安军五千余人,妫州军一万两千余人,总计战兵两万五千人,此外还有屯于潞州的补充兵四十多个营,两万多人。但有实战经验、具备合成能力的还是两万五千名战兵,两万多名补充兵只能作为兵力损失的补充,不能作为整体拉上战场,而且这些补充兵的主要补充方向是主战场高平。
依靠这些兵力,周坎需要负责潞州、襄垣、黎城三个支点的防御,同时要围攻石峪韩军大营,兵力已经非常紧张了,再从里面抽调数千人到黎城去,会让攻打石峪的作战捉襟见肘。而且黎城远离主战场方向,一旦主战场需要兵力应急,派过去的援兵也很难及时赶过来。最后,要是人家根本没有偷袭黎城的计划呢?一切布置不都成了巨大的浪费了么!
但危险是极有可能存在的,因为李嗣源在石峪安营扎寨本身就给出了有力证据,所以周坎非常为难,一时间有些犹豫不定。
本章已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