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鸾记】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全本免费小说【qbmfxs.com】
自两次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就开始与欧美列强签订各式各样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条约,并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
除了大批有识之士看到了国家与民族的危亡之外,清政府也意识到了有海无防会严重威胁到其对于整个国家的统治,为此,便下令兴办水师,以御外海之敌。
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办,晚清末期的中国先后共创办了“北洋”、“南洋”、“福建”、“广东”四支近现代化的水师,其中又以“北洋水师”的实力最为雄厚,除了拥有两艘吨位最大的铁甲舰之外,还配备了多艘从国外进口的先进巡洋舰。
但对于清政府来说,他们只能花钱买这些来自国外的先进军舰,但怎样维护、怎样操作以及怎样训练军舰上的士兵,这一切跟近现代化海军有关的东西还都要请教西洋人来进行教学练习。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整个北洋水师当中有众多高薪聘请而来的洋教官,而本章将要讲述的内容便是定远舰上的洋人琅威理与管带刘步蟾关于升旗之争。
先来说说英国的海军军官琅威理吧。
似乎在琅威理的人生中就已经跟近代的中国海军结下不解之缘,早年的琅威理在14岁就进入了英国皇家海军学校学习,16岁的时候就已经加入了大英帝国的海军舰队实习,此后一直任职于英国海军。
直到1862年,由于清政府此前的“亨利·华尔购舰”事件的缘由,此次清政府恭亲王奕䜣则委托在广州任职海关税务司的英国人李泰国返英准备购舰事宜,这也就是后来的“阿斯本舰队”。
为此,英国政府当即展开了造舰事宜,并希望通过这支“英中联合海军舰队”来加强对清政府的控制。
1863年,20岁的琅威理作为“阿斯本舰队”的一员第一次来到中国。
但由于整个“阿斯本舰队”是英国政府用来密切加强对清政府的控制,也就是说清政府对于花巨资购买来的“阿斯本舰队”根本没有直接管辖权,而整个“阿斯本舰队”以及阿斯本本人也拒绝接受中方相关政府人员的直接管辖。
就此,中英双方不欢而散,最终整个“阿斯本舰队”以清政府亏损七十多万两白银而告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