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鸾记】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全本免费小说【qbmfxs.com】
此时曾国藩正命令曾国荃和胡林翼正面攻击天京,天京久攻不下,慈禧太后非常着急,着同治皇帝数次连下诏令李鸿章前往天京支援。
李鸿章担心自已若是去了,曾家兄弟会觉得自已是在抢功,所以迟迟按兵不动。
但是帝命不可违抗,他再三思忖,决定掉头南下攻入浙江,结果惹恼了闽浙总督左宗棠,左上奏朝廷,告李鸿章“越境掠功“,由此开始,二人做了一辈子对头冤家。
五月十三日,李鸿章闻知湘军在曾国荃的好主意领导下,辛苦挖就的攻城地道将成,又因为朝廷一再催促,遂派刘士奇炮队及刘铭传、潘鼎新、周盛波等二十七营会攻天京。
十五日,曾国荃出示李鸿章发来的出兵咨札,激示众将曰:“你们大家都看看,这是何物?!
这是李鸿章发来的出兵信!
别人就要来抢功劳了,我们艰苦卓绝地打了两年,你们甘心把功劳送与李鸿章吗?“
众将皆大声怒吼了:“不愿意!愿尽死力,攻克天京!“
第二天,湘军终于攻克天京。
事后,曾国藩曾执手向李鸿章表示感激:“愚兄弟的薄面,全依赖着你的保全啊!”
江苏肃清,湘淮军将帅均得加官进爵,李鸿章受封一等肃毅伯,赏戴双眼花翎。
太平天国失败后,在湘淮军的去留问题上,曾国藩与李鸿章采取了不同的做法。
曾国藩在攻下天京后不到一个月,就将他统率的湘军大部分遣散,当时,北方的捻军起义正如火如荼,曾国藩不顾清廷责成他再顾皖省军务的命令而毅然裁军,固然是因为湘军暮气已深,更重要的是,曾国藩担心功高震主,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
而李鸿章则认为:老师和我都应当与兵事相始终,留湘淮二军以防剿江南北,若大局布稳,江南江北匪患解除,仍可远征他处。他并进一步看到目前之患在内寇,长远之患在洋人,因此他主张保留湘淮军的用意,不止于靖内寇,更在于御外侮,显然比曾氏高处一筹。
同治四年(1865年)四月二十四日,剿捻统帅僧格林沁全军覆没于山东菏泽。
清廷即任命曾国藩为钦差大臣,北上督师剿捻,以李鸿章署理两江总督,负责调兵、筹饷等后勤事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