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曾国藩金陵突逝 石达开大仇得…(2/4)

  【红鸾记】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全本免费小说【qbmfxs.com】

  有一次,鲍超打了胜仗,带了16大包“胜利品”来给曾国藩贺寿。曾国藩打开一看,里面有珠宝古玩、金银细软之类。曾国藩不动声色地挑了一顶绣花小帽,剩下的物归原主。

  曾国藩收下这顶绣花小帽,当然是不拂人面子。

  曾国藩当过京官,知道京官的清贫。

  他出任封疆大吏后,总是会想方设法给京官送钱。我们现在翻看曾国藩日记,会发现里面多次出现“核别敬单”“定别仪码”“定分送各单”等字样,这都是给京官送礼的记录。

  曾国藩告诉给儿子曾纪泽:“余送别敬一万四千余金,三江两湖五省全送,但不厚耳。”

  一次就送了万两银子,他还觉得不够厚重。

  曾国藩特别不想别人把自己当作清官。

  1868年8月,曾国藩从两江总督任上调任直隶总督。曾国藩做了10年两江总督,开了一个“小金库”,结余了3万多两银子。

  按照官场惯例,这3万多两银子,曾国藩完全可以光明正大地全部带走。

  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带走了2万两银子,将剩余的1万多两银子交给儿子,让他救济周边地区的穷人。

  曾国藩是想获得一个好名声吗?并不是。

  因为曾国藩特意叮嘱儿子,在做这件事的时候要很低调,不能让别人知道。

  为什么呢?“尤不愿得清官之名”,曾国藩不愿意得到一个清官的名声。

  曾国藩自己给出了解释:“我有美名,则人必有受不美之名与虽美而远不能及己名者,相形之际,盖难为情。”

  原来,在曾国藩看来,他如果获得了清官的美名,就会让那些不是清官、或者没有自己清廉的人很难做。与其这样,不如不要这个清官的名声。

  这种做法,折射出清朝官场的一个残酷的现实:几乎无官不贪。任何一个官员,要想在这个环境里立足,就必须得面对现实。“出污泥而不染”?

  对不起,那是不存在的。传统意义上的清官,很难在这个环境里生存下去。

  曾国藩虽然位高权重,但也不例外。所以,他就干脆不要这个清官的名声了。

  最大的恶名就是来自于对太平天国的屠杀!

  历史上,杀人最多除了五代十国,就是天平天国起义这段时间,短短几年,人口从4亿人锐减到亿,少了亿人口,比任何一次战争死的人都多,交战双方都在杀人,都在抢劫,各种酷刑层出不穷,简直就是人间地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