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怀大志郁郁难酬 幸相助少诚修书(1/5)

  【红鸾记】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全本免费小说【qbmfxs.com】

  话说李少诚在国子监里任太学博士,教监生们读书修身,虽是个不费心思的事儿,然而国子监却是个清水衙门,没甚油水。

  除了些许俸禄银子,再没别的进项了。

  没有考上庶吉士,那么想见皇上一面简直比登天还难。

  国子监里任职的教书先生成堆,大部分都熬成老朽了,日复一日地重复这样的生活,若是年纪已大,就当是个养老的去处也未尝不可。

  只是少诚这样的年轻人也在这里熬是熬不下去的。

  升迁是论资排辈的,况且即便升迁了,俸禄涨得也是微乎其微。

  列位说了,那国子监捐监的银子哪里去了?

  当然是入国库归皇家所有了啊!

  莫非大伙还以为国子监能自己留着发给先生们吗?

  并不能。

  少诚终日郁郁寡欢,如此的混日子,既不能养家也不能有所作为,要这样的职位有何用?!

  尤其是听说家乡遭遇旱灾,他忧心如焚,几次修书问母亲的境况,母亲都回复说很好,无须记挂。

  这怎么可能!

  他知道母亲是怕他担心故意隐瞒于他,可是他身在公职,不能长期休假回家探亲,况就算是回去了,也无济于事。

  现下必须想出一个万全之策来!

  最好的办法自然是将母亲接到京城来住。

  只是若是母亲一人,他尚能维持生计,可是家中还有静琳少康,无双母子,就算是无双母子就交给大哥负责了,却不能够不管静琳和少康啊!

  事有轻重缓急之分,为今之计,只能走一步说一步了,总不能眼看着大伙饿死,哪怕只能顿顿喝粥,一家子在一处,总能想出办法来的!

  少诚便打定主意,想把母亲和静琳少康接到京城来。

  他托人在外城开始寻找房屋,院子无须多大,只要能住母子几个就行,有个两三间房便尽够了。

  买是买不起,先租几个月再说。

  他同时给大哥和母亲分别修书,请大哥想办法将无双母子接到天津,他就将母亲静琳和少康接到京城来。

  不管怎么说,他兄弟二人如今都是有俸禄的人,必须担负起养家的责任来!

  当时的国子监祭酒毕道远乃是一位当朝有名的书法家。

  毕道远祖籍山东淄博,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中进士,初任翰林院散馆检讨,1851年(咸丰元年)充国史馆纂修,后历任翰林院侍讲,国子监祭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书友您好!程序猿书吧[cxysb.com] 是本站的备用域名及备用网站,用于公布本站的最新可用域名。如果您使用的域名无法访问,那么点击 程序猿书吧[cxysb.com] 域名可以帮您回到本站。如遇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显示不全,乱码错字,请退出阅读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