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三章 上升渠道(2/4)

  【霓裳铁衣曲】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全本免费小说【qbmfxs.com】

  国家强盛原本是好事,但问题是唐帝国继承了魏晋南北朝是的政治传统,是一个高度贵族化的社会,换句话说,是一个比较看重投胎技能的社会。有的书友可能会说唐代已经有了科举制度,但科举制度和科举制度是有很大差异的,如果说明清两代科举制是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的话,那唐宋时期科举制只不过是选拔官员的一个补充,以唐代为例,唐代一共开科取士268次,录取进士7448人,平均下来每科只有29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壁落小说]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三百四十三章 上升渠道 (第2/3页)

  反观明代一共录取进士24589人,平均每年只有90人,是唐代的三倍。

  更糟糕的是,明清进士只要中了,肯定就能授官;而唐代即使考中了进士,也不过是获得了一个任官的资格罢了。要想当官,就必须通过吏部举行的复试,通过“身、言、书、判”四大项,即身材外貌、口语表达能力、书法水平、判即判案的文辞,通过之后才能任官。而吏部试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四项中的最后一项,判词考的是考生的具体行政司法能力,考题是具体的政务。比如“甲的牛把乙的牛抵死了,乙要求甲赔偿。甲说是在野外放牧时抵死的,请求半价赔偿,乙不同意。此案该如何判?”;“张某准备把女儿嫁给赵某,赵某已经送了彩礼,而张某又生反悔,赵某便到官府告赵某不守婚约,但张某说没有立结婚的契约。此案该如何判?”

  像这样的考题没有具体行政经验的考生们通过难度很大,即便是通过了,得到的官职也不过是九品、从九品的低级官员,不像明清,中了进士好的可以去翰林院当庶吉士养望读书,差一点的也是从七品县令做起,而且升官速度超级快,下限极高。而按照统计,唐代官员中科举出身的只占总数的百分之15,其余的大部分是荫蔽、举荐而来。所以在唐代,对于绝大部分中下层士人来说,家里啃书考科举还不如去长安游学赌人品,看看能不能抱上皇亲国戚大腿,走举荐任官的路子。

  在这种局面下,就不难理解为啥大唐反贼们的幕府里永远不缺不得志的寒门士人当幕僚了。不要说寒门士人了,就算杜甫这样有文才(不必解释)、出身高门(母亲崔氏,自己姓杜,城南韦杜,去天尺五)的人才,也是屡试不第,混到四十三岁才得以任官。直到安史之乱爆发,他才转了运,投奔肃宗,被授官为左拾遗,所以杜甫也被称为杜拾遗。不难想象,如果没有安史之乱,杜甫这辈子估计也就在大唐官僚机器最底层来回晃荡,没有出头之日。

  同样的还有李白,他的出身还不如杜甫,他这辈子在仕途上最好的机会其实就是安史之乱后的永王之乱,假若这位被玄宗皇帝给自己的好大儿肃宗添堵的山南东路及岭南黔中江南西路四道节度采访等使、江陵郡大都督永王李璘搞出了一番局面,那当时在永王幕府中的李白自然也就可以随之青云直上,前途不可限量了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