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在一六二九】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全本免费小说【qbmfxs.com】
庞雨还记得以前跟李教授闲聊时。老人家曾经跟他谈起过明代史书中一段趣事:洪武年时明政府一年可以收到三千多万石的税粮,有一年最多收到了三千两百万。朱元璋一开心就规定说以后就按这个标准,每年征收税粮不超过三千三,老百姓负担不会太重。
然而这个标准后来基本就没能达到过,除了和老爹一样彪悍的永乐,之后地历代皇帝,每年能达到两千七百万这个标准就非常高兴了。到万历年间只剩下两千五百多万,而万历三大征则花光了政府的国库……
崇祯那个倒霉孩子,历史书上一直说他收税收多了才导致农民起义,可实际上,明政府的收入却是一直在减少的。而同一时期明帝国的人口却增长了至少两三倍,政府的开支更是增长了五倍以上。
当初庞雨听到这段笑话时还感到难以置信,然而到了这边。在跟严文昌等体制内人员具体交流过之后。他终于明白这是咋回事了。
“基层彻底烂掉啦……”
敖萨扬也在叹息,大明朝不是没钱,但这钱却收不到政府手中。效率低下的吏治,加上僵化死板地经济政策----朱元璋定下的税率严禁子孙后代更改,任何试图增加税收的官员,无论什么原因,都会遭到清流们最强烈的抵制。即使面对皇帝他们也敢于破口大骂,然后得意洋洋脱了裤子等着挨廷杖。并由此加入所谓“清官”“忠臣”之行列。
碰到这么一群臣子。难怪崇祯皇帝日后会在那棵著名的歪脖子树前嚎啕大哭:“君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
----以这边官员的表现来看。倒也不是完全没道理。
对于远在北京紫禁城里,那个今年才刚刚十九岁的倒霉蛋。大家很是幸灾乐祸了一通,不过庞雨接下来一句话,却让所有人都笑不出来了:
“现在这麻烦转移到我们头上了----我们也要依据这些东西来收税,而且马上就要到收秋粮地时候啦。”
大家顿时一愣,虽说一直以来他们都很自豪地宣称占领了整座州府,但无论在心理上,还是物质准备上,其实都还没怎么考虑这些问题呢。
“现在就准备收了么?能不能先缓一缓,免个一年怎么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