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六二 报应(3/4)

  【迷失在一六二九】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全本免费小说【qbmfxs.com】

  可偏偏后金兵再度入关了,五年前的局面又一次重演。于是这一回,外镇将帅们全都学聪明了——我坚决支持朝廷,但我也坚决恪守本份,绝不越雷池一步。京畿不是我的防区,那我就不干预。朝廷要求派兵支援?没问题,我把兵将都派过来,但没有直属上官的督促逼迫,这些客军能有多少战斗力,那可就难说了。

  ——大明朝“以文驭武”的政策实行了那么多年,武将历来只被视为工具而已,胜遭猜忌,败则背锅。没有文官的监督,那些武将凭什么冒着出生入死的风险,去和后金军这样的强敌拼命呢?——说到底,这也不是我的防区啊。死的人再多,又不是我的家乡父老,鞑子杀陌生人,关我屁事!

  当年拿袁崇焕出气,凌迟碎剐,痛快淋漓,现在,报应来了。

  …………

  事实上就连崇祯皇帝本人肯定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但以他的性格,当然不可能承认是自己犯了错。历史上他原本要到两年之后,也就是崇祯九年的时候,阿济格率军攻到北京城下时才会感受到这一点,并且在之后的若干年中反复品尝到这种滋味——阿济格,多尔衮,阿巴泰,每隔几年一次,仿佛收割庄稼一样定期来北京城周边劫掠。兵锋远至山东,连济南都被攻下过。

  而明军的反应却好像白痴一样,各路军队几乎没有任何呼应配合,整个就是任其来去。要说大明朝当时还没到油尽灯枯的地步呢。地方上还是有些能战兵马,否则也打不了后来那场松锦大战。然而偏偏在保卫自家首都,京师重地的关键战役中完全表现不出来,完全就是任人吊打。

  ——这世上怎么会有如此奇葩的事情?但若仔细研读那一时期的历史记载,便可以看出些端倪:当时明朝的将帅们根本不敢靠近北京。而武将来了也没用,他们根本没有统御全局的资格。

  那些真正有兵权在手,掌握着一方大任的督抚重臣,自崇祯二年之后就仿佛忘了“勤王”二字怎么写,每次京师被围,任凭朝廷中枢喊得震天响,最多只派些武将带兵过来应付一下,却再也没有已巳年那种“京师有难,八方来援”的热情。

  ——崇祯九年,阿济格攻到京师,横扫北京城周边诸多州县,连天启皇帝的德陵都给烧了。兵部尚书张凤翼四处求援,虽是叫来了一些援兵,但却无人能够统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书友您好!程序猿书吧[cxysb.com] 是本站的备用域名及备用网站,用于公布本站的最新可用域名。如果您使用的域名无法访问,那么点击 程序猿书吧[cxysb.com] 域名可以帮您回到本站。如遇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显示不全,乱码错字,请退出阅读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