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清朝太不正常了】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全本免费小说【qbmfxs.com】
三十三两,减去三十两,刚好是三两。
这也是很多农民能够借到的银子数目,只要不把农民逼得活不下去,他们就不会造反。
李东这一招,正好打在农民的七寸上。
让他们永远都处于借债的境遇中,永远都在还债,父债子还,子债孙还,子子孙孙无穷尽,直至绝户!
但宋天鸿说出的丰年,正好就让农民们破除了这种借债的境遇。
一年下来,有可能存了超过四十两白银,那三十三两的税收,就对下一年的借债,没有任何压力。
那朝廷的税收政策,就会失去对农民的根本控制,造成很大的社会问题。
要么不增税,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
要么增收税赋,剥夺这多出来的银子,造成频发的社会动乱。
如果换作另一个清朝人,肯定回答不出来这个问题。
因为一百多年后,李鸿章也没回答出来!
最后李中堂把这问题,扔给了战争、饥荒和疾病来解决!
丰年之后,必有大灾,说的就是这种特殊的情形。
“丰年,灾年,并不可控,但有了余钱的百姓,都会渴求读书、修住宅、求美妇!”
李东根据后世的经验,侃侃而谈。
三百多年后,教育、住房和婚姻三座大山,压垮了所有的社会普通青年!
“可在城乡广修私塾,既可令天下寒士吃得一口饱饭,也可令有了银子的百姓们,踊跃送儿子入学。”
“也可在城内修建住宅,卖给无房之贫民居住,用抵押等方式,借银子给这些贫民,令其十年、二十年、三十年,都在还款,无睱多想。”
“可提高妇人的彩礼,完全开放赌博、青楼等,令有银子的百姓,都去寻求短暂的快乐,花掉多余的银子。”
“等待下一个灾年的到来,他们就会重新回到永远缺少三两银子的处境中,直至死亡。”
听到这些闻所未闻的措施,宋天鸿惊得目瞪口呆。
手中的玉如意,情不自禁地拍击着手掌。
“顺之兄,大才!”
这完美的灾年、丰年驭民闭环,简直是天才般的创举!
尤其是扩大教育,绝对是神来之笔。
既解决了那些落第秀才的不满,又解决了消耗百姓手中银子的难题。
没有哪对父母,能够在儿子的教育问题上,节约银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