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一章:古今(1/4)

  【犁汉】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全本免费小说【qbmfxs.com】

  绣衣卫送来了郭图回家后的消息,看他那样子,张冲就明白他应该是懂了的。

  这郭图的确是个绝顶聪明的人,能力和专业的确无话可说。

  此前他被自己贬斥,发到大理寺做了个协办,就很是做出了一番成绩。

  大理寺也叫廷尉,当年刘辩搞甘露之变的时候事败,大将军何进将廷尉改名大理寺,专门审查涉案皇党分子。

  之后这廷尉也不被改回来,倒不是大理寺这个名字有多好,而是自此之后,关东朝庭就在事实上停摆了。

  等泰山军入京都,自然是要定名分,安民心的。而处理那些积压在大理寺的诉讼案子,自然也是安定民心的重要内容。

  于是,张冲专门让出自法律世家的郭图到了大理寺协办这件事。

  而郭图果然能力拔擢,对于这些积攒多年的案子,郭图只用了二十日便已厘清案件,除了因过久而无意义的案件外,其余都在棘数下审理结束。

  不仅审理得快,这些案子也让人心服口服。

  当然,张冲也看过几次审案,说实话就技术手段来说,并没有多出彩。

  但在这个以《春秋》决狱的时代,双方往往争的是以道理,谁的道理对,谁就合法,反之就违法。

  所以郭图往往并不需要从技术上确定谁是有罪的,而是只需要在道理上确定就行。

  而郭图决狱的理念根本,就是那本《公羊传》。

  众所周知,汉代都是按照《春秋》这本经书来审理案件的,但其中的细节却并不是多少人能分辨的。

  《春秋》有三经,分别是《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这三传虽然在内容上都有重合,但概要言之,那就是《左传》多叙于事,而《公羊传》、《谷梁传》则多释于义。

  而这当中《公羊传》、《谷梁传》又是比较对立的两种学术思潮。

  他们对于经文文本的阐释中,其中以《公羊》为进步,多主张变革,而以《谷梁传》为保守,多主张维持现有秩序。

  当年汉武帝与其子戾太子就有一段关于《公羊》和《谷梁》的公案,就可以见到两经之异。

  武帝当时的官方意识形态是尊《公羊》的,不仅是因为董仲舒就是治的此经,更多的是此经暗合着武帝本人的政治诉求,也就是要一改前代之因循,开拓进取。

  所以当时武帝的儿子戾太子也是学的《公羊》,但忽然有一天,其人竟然问自己的讲经博士,《谷梁》如何。

  当时朝野就明白,戾太子的执政理念与其父发生了重大变化,那就是他似乎更愿意重新回到过往稳定的政治秩序中,而不是总是烦事天下。

  戾太子的这种执政理念是有其合理性的,因为当时天下因为武帝连发战事,国力消耗非常大,而武帝为了维持高额的战争费用,可以说将天下民力财力榨取到了极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