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诛十族的来源(2/6)

  【崇祯重振大明】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全本免费小说【qbmfxs.com】

  他要在八月前敲定这件事,让韩爌参与八月选官,树立新首辅的威信。

  同时,他应韩爌的请求,把他的千户世职转为男爵。朝堂上自国初之后,再次出现以贵族身份担任宰辅的大臣。

  这让群臣再次感觉到了变化,很多人认为贵族担任首辅将会成为常态——

  朝堂上的大学士和九卿,如今哪个没有世职呢?

  将来他们都可能转为贵族,同时担任大臣。

  如果没有贵族身份,还可能被人看不起——

  这和王守仁封爵之后丧失入朝机会完全不同。

  今后朝堂大臣的权势,还要看爵位高低。

  这也是朱由检的用意之一,用自己掌握的封爵权力,进一步加强对群臣的影响力。

  以后这些臣子想获得爵位,就不得不想法讨好自己。

  如同他预料的一般,在韩爌的世职转为爵位后,杨景辰、温体仁等人,相继上疏请求把世职转为爵位。

  袁可立等枢密院大臣,更是集体请求,把皇帝赐予的世职,转变为海外爵位——

  这些人对皇帝的政策更了解,也知道海外开拓的进展。

  知道转为封地贵族,远比领个世职更实惠。

  即将卸任首辅、下一站要去理藩院当掌院的黄立极,同样也提出了这个请求——

  毕竟他要协助皇帝管理藩国,自己怎么能不去海外开藩?

  所以在七月底的时候,朝廷开始了新一轮封爵。数十位大臣和有功臣子,相继被册封为子爵、男爵和爵士。

  一时间朝堂上爵爷遍布,似乎由文官政治,转变为贵族政治。

  不过朱由检却知道这是假象,朝堂上掌权的仍旧还是那些文官,更高等的公侯伯等贵族,根本就没有多少权力。

  他现在只能期望勋贵早点认清形势,以后拥有封地才有说话的底气。

  ——

  把李善长等人列入功臣庙的另一个影响,就是让一些人认识到,皇帝对洪武、永乐年间的事情,开始重新定案。

  这让一些人仿佛看到了曙光,尤其是建文诸臣后裔。

  一些同情他们的臣子,也纷纷上疏发言。

  朱由检见到这些奏疏很是头痛,尤其是看到刘宗周同样上了奏疏后,感觉建文之事,已经必须要有个定论。

  否则臣子会接连不断上疏,影响朝廷政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