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靖难年号(2/6)

  【崇祯重振大明】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全本免费小说【qbmfxs.com】

  “元嫡高于继嫡,这是自古以来的道理。”

  “大明礼法也是如此规定,臣以为建文君朱允炆身为继嫡,继承顺序当在元嫡朱允熥之后。”

  “太祖之所以立朱允炆为皇太孙,是受当时一些臣子的蒙蔽。”

  这个说法,更让群臣哗然。一些支持建文君的臣子,更是对温体仁怒目而视,认为他在毫无底线地迎合当今皇帝。

  右都御史成基命委宛地道:

  “太祖英明神武,怎么会被人蒙蔽呢?”

  “文官荫叙之法,是洪武十六年所定。吕妃在洪武十一年就被册封为继妃,建文君也被升为嫡子。”

  “故而臣以为不当用洪武十六年为文官制定的荫叙办法,施加于洪武十一年升为嫡子的建文君。”

  温体仁不赞同他的说法,回道:

  “朱允炆被册封为皇太孙,是洪武二十五年之事。”

  “太祖这是在违背之前制定的礼法,一定有奸臣作祟。”

  “当时的臣子没有提醒太祖,同样存在过失。”

  说着,他还翻出《大明会典》,说道:

  “凡选娶继配,万历十年议准:凡亲郡王妃病故而未有子者,许奏请选继。”

  “万历七年例:如已有子,不分嫡出庶出,俱不许选继。止照内助事例,有妾推举一妾,无妾奏选一人以管理家事、抚育子女,不许请授次妃封号。”

  “这是万历年间朝廷群臣商议的条例,弥补礼法中的疏漏。”

  “禁止有子的宗室册立继妃,为的就是避免出现继嫡子,和原有子嗣产生继承纠纷。”

  “诸君当年反对郑贵妃为后,也是为了避免福王升为嫡子,和光宗的继承顺序产生争议。”

  “吕妃在常妃去世后成为继妃,和郑贵妃想成为皇后何其相似,诸君当年据理力争,难道现在就认同此事吗?”

  这让群臣无言,想到了国本之争。

  当今朝堂上的人,很多都是国本之争的胜利者,他们怎么能反对这个礼法呢?

  平时没有利益关系还好说,现在涉及到自己的利益,那就只能对建文君说对不起啦!

  温体仁在这一局中,最终大获全胜。元嫡高于继嫡,成为群臣公认。

  朱由检对此十分满意,没想到温体仁的战斗力这么强。有这样的臣子在朝中,确实让能让他轻松不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