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重振大明】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全本免费小说【qbmfxs.com】
“孔子曾经感叹: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刘先生解释一下这句话,免得再有人误解。”
刘宗周是不想配合皇帝给建文君泼脏水的,但是皇帝对他如此礼遇,他又不能不解释,只能道:
“这句话出自《孟子·梁惠王上》。”
“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朱子《孟子集注》曰:俑,从葬偶人也。古之葬者,束草为人以为从卫,谓之刍灵,略似人形而已。中古易之以俑,则有面目机发,而大似人矣。故孔子恶其不仁,而言其必无后也。”
“商周之时有殉葬,周朝渐用草扎而成的刍灵、也就是刍狗而代之。类似今日的纸人纸马,略有其形而已。”
“到了孔子之时,开始出现像人的陶俑。”
“孔子因为陶俑越来越像人,担心重新出现殉葬,故而有此感叹。”
朱由检听得连连点头,向群臣道:
“刘先生的解释,有人有不同意见吗?”
“孔子是不是这个见解?”
孟子、朱子的话,没有人站出来反对。
孔贞运还出言补充道:
“《孔子家语》有云:子游问于孔子曰:葬者涂车刍灵,自古有之,然今人或有偶,偶亦人也,是无益于丧。孔子曰:为刍灵者善矣,为偶者不仁,不殆于用人乎。”
“孔子反对殉葬,而且反对死者用生者之器。”
“《礼记》曰:孔子谓为明器者,知丧道矣,备物而不可用也。哀哉!死者而用生者之器也,不殆于用殉乎哉?其曰明器,神明之也。涂车刍灵,自古有之,明器之道也。孔子谓为刍灵者善,谓为俑者不仁,殆于用人乎哉。”
这些记载,都表明了孔子的态度。朱由检点头赞许道:
“孔子不愧是至圣先师,他虽推崇周礼,却没有一味盲从。”
“但是建文君却不学无术,圣人真意没有学到,反而去学周礼中早就被废弃的殉葬。”
“此人不仁之至,而且不孝不悌。用殉葬伤了太祖圣德,还逼湘王自焚,逼迫成祖起兵。”
“如果真要定谥号,他给湘王谥的‘戾’字,朕看更适合他本人。”
这让群臣再次捏了一把冷汗,知道建文君的恶名算是甩不掉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