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拼音的解释(1/3)

  【崇祯重振大明】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全本免费小说【qbmfxs.com】

  因为一些书友质疑为何用拼音,在此解释一下:

  主要就是为了方便对外交流,统一翻译标准。

  用拼音文字译写汉语,始于明末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Matteo Ricci)、金尼阁(Nicolas Trigault)等制定的罗马字汉语拼音方案。

  文字改革出版社在出版《汉语拼音方案》时,曾出版《拼音文字史料丛书》,里面有详细介绍。其中收录了明末传教士方案、清末切音字运动诸方案以及民初汉字改革运动文献共计二十七种。

  《西字奇迹》由明末意大利天主教耶稣会来华传教士利玛窦拟订。从该书和金尼阁的《西儒耳目资》(1626)中归纳出来的“利金二氏方案”,被认为是最早的自成体系的汉语拼音方案,后来用拉丁字母拼写汉语的各种方案都是对“利金二氏方案”的继承、修正和发展。

  (利玛窦方案,包括:26个声母,43个韵母,5个声调符号,4个次音字母)

  (金尼阁方案,用了25个字母:5個元音字母和20个辅音字母,5个表示声调的符号)

  当时的注音方案不止这两个,郭静居(Lazane Cattane)、庞迪我(Diegeo de Pantoja)等人也有自己的拼音方案。

  到了清朝,因为礼仪之争,被禁教,这些注音方案大多没有流传开。

  清末国门被迫打开,传教士再次过来,外交官也来了,为了便于交流,出现新的注音方案。

  比较有名的有威妥玛拼音、邮政式拼音,两者现在还有残留。

  有些使用威妥玛拼音的专有名词已被吸纳为英文的外来语,例如:功夫(Kungfu)、太极(Taichi)、易经(I Ching)、清明节(Chingming Festival)、宫保鸡丁(Kungpao Chicken)等等。

  中华(Chunghua),张裕(Changyu)等词语和人名也是威妥玛拼音。

  北京大学(Peking University)、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苏州大学(Soochow University)的英文校名用的是邮政式拼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