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皇帝刨儒家的根,和我霍光有何干系(求订阅)(3/4)

  【朕非汉废帝】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全本免费小说【qbmfxs.com】

  “平日议论朝政的时候,总会因为经意冲突而起争执,荒废了不少时间,朕甚是心痛。”

  “更不要说民间有多少儒生,因为经意上的冲突而起冲突,白白许多光阴……”

  刘贺字斟句酌地说着理由,为接下来要提起的那句话做铺垫。

  字字句句强调的无非是经书纷乱复杂,经意不统一,容易造成人心混乱。

  为了让自己的说法更有理有据,刘贺甚至引用了大秦始皇帝“车同轨,书同文”的事情来做类比。

  洋洋洒洒说了许久之后,刘贺才抛出了最后的惊雷。

  “来年就要在察举制中推行科举考试了,科举考试的题目自然也要从五经当中出的,为了避免混淆与不公,更为了让儒生有的放矢……”

  “朕决定……”

  “在未央宫石渠阁召开文学会议,邀天下大儒,来辩经、论经、比经,最后由朕裁定经意,确定全国通行的官学经书……”

  “刻至石碑之上,立于太学之前,刊印于大汉郡国!”

  “以后挑选博士、博士弟子及科举考试,全部都要以此通行经书为正,其余各家各派的经意,仍可私授,但不可登堂入室。”

  天子的话一说完,满殿一片哗然。

  一众朝臣的震惊和议论,比几个月之前给孝武皇帝上庙号的时候,更加激烈。

  给孝武皇帝上庙号,说到底,也只是损害了那些参加了上次贤良文学会议的大儒的利益。

  但是今日,天子要确定儒经的通行版本,就涉及到所有儒生的“根本”了。

  两个儒生,哪怕学的是“五经”中的同一经,但也会因为授课的老师不同而在经意上产生差异。

  以前没有定下标准的时候,那么自然都可以算是官学,现在一旦定下了标准,那不是有许许多多儒生学过的经意变相成了私学?

  那饱读经书的儒生,和大字不识的贩夫走卒,还有什么区别。

  不都要从头来过吗?

  陛下这哪里是要重新确定官学,简直就是要刨儒学和儒生的根啊。

  虽然宣室殿里的朝臣们已经把官位坐稳了,不必从头来过,但是他们还有同门的后辈和家中的子侄辈,将来想要参加科举考试,岂不是都要从头学过?

  在这种情况下,当然会有人不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