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德为心中法,法为成文德(4/5)

  【朕真的不务正业】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全本免费小说【qbmfxs.com】

  王家屏卡住了,范应期负责压阵,当王家屏说不下去的时候,范应期出列说道:“君有…”

  “君有…什么?”朱翊钧笑着问道。

  王家屏和范应期直呼上当!

  陛下一直在强调君子是治人者也,把君子解读为治理国家的人,可是君这个字对应臣的时候,那意思就只是皇帝!

  千年以来,君君臣臣,子不言父过,臣不言君失。

  比如商纣王失天下是因为妲己;跪在岳飞庙前的只有臣子,没有赵构,是秦桧蒙蔽主上;比如明英宗朱祁镇兵败土木堡是王振的错;而朱祁镇以‘意欲为’杀于谦,推到了徐有贞头上。

  这些君主的过失,大多数都是后宫妃嫔、宦官佞臣。

  皇帝总是清清白白,皇帝总是干干净净。

  “君有失则诤谏。”朱翊钧给两位学士补充完整,而后开口问道:“谏,规劝,臣子劝谏,若是皇帝不听,又当如何呢?”

  “嘉靖四十四年,海瑞扛着棺材上《治安疏》,怒斥君王过错,不忠不孝,爷爷说海瑞想学比干,朕还不想当商纣王呢,故此留其性命,先帝登基,大赦天下,海瑞出天牢,仍为御史。

  “可是先帝登基后,六年未召见辅臣,临朝而无所事事,若是皇帝不听规劝,又该当如何?”

  为政以德,逻辑上没问题,但是这皇帝不修德行,在儒家君君臣臣框架之下,又该怎么办呢?

  六年未召见辅臣,临朝而无所事事,可不只是朱翊钧说的,那是高拱和群臣们的谏言。

  隆庆皇帝当了六年的皇帝,不召见辅臣,上了朝也是草草了事,没事就免朝,朝臣们劝了,没劝动,但是嘉靖和隆庆皇帝,都还肯下印,大明的纠错机制还能运行,到了后来,万历皇帝争国本,斗不过大臣,干脆直接摆烂,连个印都不落了。

  朝臣们也不斗了,斗什么?连个人都没了,跟谁斗?跟空气斗智斗勇吗?

  万历三十年不临朝,不参加朝会、不参加每日廷议,甚至不下印,就没人劝吗?劝的人多了,万历皇帝奉行三不原则,不听,不看,不说,这朝廷几近于停摆。

  万历皇帝面对朝臣们的《酒气财色疏》没有办法,他斗不过。

  朝臣们面对万历皇帝的摆烂三不大法也没有办法,也只能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