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伊万诺夫咖啡馆(2/4)

  【风起1936】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全本免费小说【qbmfxs.com】

  前身虽然加入组织成为地下工作者有一段时间,但在这方面,他并没有给陈世襄留下太多可供借鉴的经验,陈世襄只能依靠自己那思想朴素的,上辈子挨了一颗枪子的脑子。

  哦,不,现在这颗是新的。

  ……

  黄包车在平整的道路上快速前行,铃铛一路响个不停,又一个十字路口出现,没有多久,和霞飞路交汇的亚尔培路便被抛在了身后,黄包车继续前行。

  陈世襄的目的地是杜美路和霞飞路路口交汇处的一间咖啡馆,那是三天前前身通知渔夫同志接头的地点,如今他替代了陈世襄,负责去接头的自然也就是“新版”陈世襄了。

  这两天他已经去那里踩过点,对那间咖啡厅和周围的环境已经摸熟。他已经尽可能地把自己的第一次接头弄得稳妥,如今是检验成果的时候了。

  没过多久,一家门头上印着俄文字母的咖啡馆出现在陈世襄视线中,那些字母陈世襄拼不出来,他只知道那些字母凑在一起的读音是“伊万洛夫”,这是那家咖啡馆老板的名字。

  黄包车很快便到了咖啡馆大门前,陈世襄付了钱,抬头看了看咖啡馆门头,又左右看了看,没有异常,他深吸一口气又吐出,攥紧手中的报纸,推开了玻璃入户门。

  见有客来,容貌靓丽的白俄女士服务员立刻带着笑容快步迎了上来,她说着俄语,陈世襄听不懂,但猜测应该是“欢迎光临”之类的意思。

  陈世襄回以英语,对方也有些茫然,不过这并没有造成两人沟通的阻碍,陈世襄连说带比划,没一会儿就将懵懂的服务员打发走了。

  陈世襄随意地在咖啡馆内走着,装做在挑选位置的样子,但事实上他是在搜寻自己的目标,他在找和他接头的渔夫同志。

  两人这是第一次碰头,只约定在这间“伊万诺夫”咖啡馆里,并没有定下具体的座位,他们唯一能辨识对方的,便是接头的暗号和各自拿着的信物。

  渔夫同志的信物是一本书,1934年中华书局出版的《上海的将来》。

  这本书是《新中华》杂志以“上海的将来”为主题征文,邀请众多文人学者撰稿,将这些学者的文章汇集在一起出版的书籍。

  在咖啡馆内状若随意地转了一圈,陈世襄没有发现拿着一本《上海的将来》的人,甚至这里根本就没有人拿着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书友您好!程序猿书吧[cxysb.com] 是本站的备用域名及备用网站,用于公布本站的最新可用域名。如果您使用的域名无法访问,那么点击 程序猿书吧[cxysb.com] 域名可以帮您回到本站。如遇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显示不全,乱码错字,请退出阅读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