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之铁血雄师】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全本免费小说【qbmfxs.com】
其最显明之点,乃顾问所称文本中有:军人行列正步时,双手均固定附着于两腿而不准播动,此种姿态为世界各国军人所未有者,令人哭笑不得。
与反对者相比,二五操典的支持者更为强势,中央军校就是德国操典的狂热支持者,而最高领袖常凯申,也愿意为二五操典背书,一时间争执不断,最后的结果还是反对者占了上风。
这套二五操典印发各部队研究,不作正式颁行,不作为部队的制式教材,但部队的战术也必须要革新,最终决定,另起炉灶,干脆自己编操典,因此经报主管部门核准在步兵学校内成立操典研究委员会,由中央军校教导总队、中央军校、步兵总监、德国顾问等组成,由陆军步兵学校筹备处长王俊中将为召集人,进行辩论研究,经过编纂,最终推出了中国第一部自己起草的步兵操典。
该步兵操典吸纳了最新式的散兵群战术,并依据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修改与调整,将轻机枪下到步兵班的同时,确定了新的步兵连队为九班制。
在步兵操典的纲领精神部分中,特别说明了中国建军目的是为了贯彻三民主义,还把何炜的那位校长,同时也是最高领袖微操大师常凯申所倡导的“四维(礼、义、廉、耻)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和军纪及“三信心”(信仰长官、信任部下、自信为效忠党国的革命军人)等精神信条写入了操典之内。
至1933年,为了提高全国军官的战术水平,微操大师在庐山开设军官战术训练班,步兵学校遂将新操典呈于微操大师,微操大师见之大喜,立刻下令在庐山军官训练团中使用,于是这本经多年编纂前成之步兵操典,经1933年至1935年庐山军官训练团战术与实兵指挥教育实施,都认为成绩良好,适合于中国之需要。
因此,中国步兵操典第一部于1935年8月4日由国民政府正式颁布实施,历史上在八年抗战中全国军事学校教育部队训练,均以此部操典为依据,而何炜于1934年考入南京的中央军校后,所学的就是这本操典。
前世那部著名的抗战影片血战台儿庄中,有这样一段经典桥段:时任国民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的常凯申为整肃军纪,在河南开封召开一、五战区高将领军事会议,在会议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