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科举取吏真不行(1/3)

  【朕的大明朕做主】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全本免费小说【qbmfxs.com】

  随着皇帝的一句“天下之事在朕”,大堂顿时就静了下来。

  但随后,唯一的内阁辅臣韩爌就出言道。

  “陛下贵为天子,当一言九鼎,决断天下。”

  “臣知陛下解大明颓唐之势焦急之心,然《尚书·武成》有言,谆信明义,崇德报功,垂拱而天下治。”

  韩爌说着,擦了擦额头道。

  “臣请陛下三思而后行。”

  紧接着,吏部尚书孙如游也站了出来,道。

  “陛下,大明至今已两百年有余,朝廷官吏之分自有定数,如今正值多事之秋,前番恩科仅为选吏,已致国子监学子心有怨言。若是改科举取士为取吏,恐伤天下士子之心。”

  说着,孙如游抬起头小心的看了一眼上面的皇帝。

  “如今朝廷官员多为进士,若是选举人、秀才入朝,恐致士子无人重视科举,会动了国朝取士根基。”

  听到韩爌与孙如游的话,朱由校的眉头皱了皱。

  官吏合流与科举取吏,是他必须做的两件事。

  看向周应秋、毕自严等人,朱由校出声问道。

  “你们也觉得不行吗?”

  “回陛下,官吏合流,臣以为可。”

  听到皇帝的问话,周应秋站出来,斟酌了一下用词,说道。

  “如今朝廷之上,夸夸其谈之徒众多,其人风闻奏事,不务正业,整日与浪荡子弟为伍,见小利忘义,不堪大用。”

  “若是能从地方选出一批精练老吏为官,调入京城,当可使政务通畅,上下一体。”

  “然科举取吏,臣觉得不可。”

  说着,周应秋话头一转,又道。

  “各地官府取吏,一为服役,二为纳银,这些小吏的任用之权,是知县能掌握这县城权柄的关键,臣以为不可轻动。”

  “毕爱卿觉得呢?”

  听到周应秋的话,朱由校不自觉的点了点头。

  明朝的官员数量,本就很少,对地方的掌控力不足,若是将小吏任命权从地方拿走,那地方官员很容易就会被当地大族架空。

  “臣赞同周尚书所说。”

  闻言,毕自严拱手道。

  “民间有言,阎王好见,小鬼难缠。”

  “各地主官是朝廷派去的,朝廷对他们很好掌控。”

  “但小吏往往都是本地人,他们与地方大族往往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有了他们,主官才能行使政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