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炊事兵】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全本免费小说【qbmfxs.com】
就以肉类食材的去腥提味来说,其中代表“料调”的就是料酒和黄酒,“食调”的葱姜基本每个人都很熟悉。
“食调”味道源自于食材本身,没有经过任何的化学或发酵处理,更符合现代的饮食文气和食补养生学。
不过食材不同于调料那般,经过工业处理精确的提取其中的单味道,前者需要厨师自己去完美平衡,去糟粕取精华,才能让菜品所需要的味道凸显出来。
在难度上,“食调”要远远高于基本的“料调”,也更加考验一个专业厨师,对于味道的敏觉性和把控能力。
若是没有大量的烹调经验积累,很难调出自己想要的味道。
从古至今烹饪界的菜品,绝大多数的厨师都是采用“食调”和“料调”双管齐下,以降低菜品调味的难度。
只有极少数的特殊“经典”菜式,或者汤品一类的菜肴,才会因为菜式的特殊,从而仅仅只采用食调来调出味道。
谢清风准备制作的菜式,正是中华美食中极具特色的经典巅峰之作。
怎么选择“食调”需要的配料,当年在部队中花了足足6个月,才烹调出完美味道的谢清风,早就已经熟记于心。
配料不仅能起到食调的作用,还需要能够搭配菜品中的主料,凸显出中华菜肴所需要具备的四大基本要素——色、香、味、形。
配料的作用如此之大,挑选起来必然就需要去精心选取。
大步跑到右侧食材区的谢清风,一共挑选了三样“食调”所需要的配料。
一块婴儿拳头大小的冬笋、一个手表盘大小的鲜香菇、一颗青葱碧绿的上海青,也就是南方常见的小白菜品种。
冬笋的脆爽、香菇的鲜嫩、上海青的清香,再加上三种食材不同的颜色,这些都是谢清风所需要的。
最后剩下的主料方面,谢清风只拿了一块水豆腐!
豆腐源自于华国古代的先辈结晶,被缺少肉食的古人称之为“素肉”,现代同样给它冠名为“植物肉”,在厨艺界的地位不亚于军工业的火药。
水豆腐是最常见的豆制品之一,相传为汉朝淮南王刘安发明。
主要的生产过程有两个,一是制浆,即将大豆制成豆浆;二是凝固成形,即豆浆在热与凝固剂的共同作用下,凝固成含有大量水分的凝胶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