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我,异姓王,明兰舅父】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全本免费小说【qbmfxs.com】
“若是闹到人心惶惶,使各州府错失此次良机,届时,百姓难,世家商贾难,我等为一方官吏,更难。” WWw.8Yue.ORG
这是让两浙境内刺史最为担忧的一个地方。
届时,又有多少人敢参与?
这就如吴王所言,看卫渊这个执杆人,愿不愿意走个神了。
听张夏说到这里,两浙各地刺史心中也已了然。
“若不与其谈一谈,海运之事怕是难以有個好结果。”
自从朝廷宣布开启海运的那一刻。
山东、两浙、福建、两淮的世家商贾们,就开始囤积大量的货物。
如果这些货物不能及时出手,各地都会出现大问题。
而唯一能够解决问题的人,如今正一门心思扑在朝廷的海防大业之上。
文官与武将的思考立场终归到底还是不同。
即使像是张夏这种封疆大吏,目光也是看在了两浙整体的经略发展上。
而卫渊是在为东南后世计,不能为了一时利益,让各地财税上升,一批官员升阶,就苦了后世百姓。
倘若海运一启,卫渊再想改变沿海一带的海防大业,就难上加难了。
他的功绩,可不在使各地税收提升上,这是范纯仁这位东南经略使的责任。
两浙官吏的情况,与福建路、江南路、广南东路部分地区情况相似。
都想着尽快去拜见那位东南安抚招讨使。
将一些事情迅速敲定。
所谓东南安抚招讨使,到底哪里才算是东南?朝廷也没个定义。
但赵祯的旨意中明确有说,让卫渊平倭。
也就是说,只要沿海一带区域,有涉及到倭寇的地方,都归卫渊来管。
而能通海运的地方,范纯仁也能插上手。
这二人的权力不可谓不大。
因此,才有许多京官说卫渊是‘东南柱石’,一点儿也不为过。
他在,东南因海运一事,就乱不了。
他若不在,各地因海运之事,迟早会出现紊乱的情况。
翌日。
卫渊继续南下,前往台州、温州等地,巡视了各地海防。
期间,台州、温州等诸多地方官,前来拜见卫渊。
扬言,如果卫渊不见,他们就不走了。
卫渊深知,一旦打破见前来官吏的先例,他这一路,将无法平静,索性就由他们去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