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3章 陛下,臣请治吕布之罪!(1/6)

  【朕能走到对岸吗】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全本免费小说【qbmfxs.com】

  渭水之辩结束,但带来的影响却依然没有消减。

  大汉朝堂内外诸多事宜悄然发生着改变。

  首先就是朝堂上的变化,庞统初入内阁,任典籍一职,穿梭于内阁文书之间。

  典籍这个职位说大不大,说小的话也不小,因为只要进入内阁,那以后要是有哪个内阁大学士的位置有空缺,肯定会先从内阁中递补。

  所以进入内阁,就是成为大学士的第一步。

  此外庞统的才华也是十分出众的,与阁臣探讨政务时往往能提出独到的见解。

  他也因此逐渐在内阁站稳脚跟。

  至于诸葛亮则整日忙碌于国子监的教材编修一事,为此他广邀法、儒、墨三家的饱学之士日夜研讨。

  这时候辩论会取胜的好处就体现出来了。

  如今所有人都理解了新学何物,所以对于教材的编撰也格外配合。

  外加上诸葛亮的名气摆在那里,所以在他发出号召后得到了各方响应。

  编修之所每天都灯火常明,所有人围绕经史子集、农桑水利、算术之学、典刑律法等内容各抒己见。

  如今教材纲目初定,只待进一步完善。

  此外郭嘉负责的国子监事务也进展顺利,首批学子从国子监内毕业,顺利下派到各地学塾支教。

  虽然目前公共学塾仅仅在各州人口比较多的郡县内开办,但这只是开始罢了。

  而且目前得到的反馈还是很不错的。

  由于是免费,许多平民百姓家孩子都主动跑到学塾里面听课,这在以往是根本难以想象的。

  朗朗书声开始回荡在大汉的各个角落。

  新学的种子就此播撒了下去。。

  至于徐庶虽在辩论中未多发言,却也因这场胜利,在朝堂有了更多关注。

  他辅佐郭嘉暗中筹备察举制改革试点,挑选世家势力薄弱、民风淳朴之地,与世家大族中关键人物私下周旋,阐明改革利弊,试图为日后推行减少阻力。

  而郑玄所荐之人也陆续进入了国子监。

  儒学虽然有种种弊端,但也有着种种好处,郑玄在辩论中有一句话说得是对的。

  儒学之根本,在于正人心、厚风俗。

  仁义礼智信是绝不能摒弃的。

  这是一个国家的精神所在。

  这也是为何国子监会把儒学纳入到政治一科中,让学子们继续学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