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李隆基】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全本免费小说【qbmfxs.com】
大唐眼下的科举,对于寒门士子来说,难度非常之高,几乎像是给他们画的大饼。
开元十七年,国子祭酒杨玚上言:
“伏闻承前之例,每年应举常有千数,及第两监不过一二十人。臣恐三千学徒虚费官廪,两监博士滥縻天禄。臣窃见入仕诸色出身,每岁尚二千馀人,方於明经、进士多十馀倍”
两监,就是国子监设置在长安和洛阳的两个分部,长安是西监,洛阳东监,有“进士不出两监不为贵”的说法。
他这句话的重点在于“入仕诸色出身,每岁尚二千馀人,”这个诸色,指的就是门荫、举孝廉、挽郎、制科、以及其它容易走后门的科目。
这类入仕的,每年多达两千余人,而走明经进士上来的,每年才一二十个。
这就导致一个极大的问题,肯干、能干、想干的人上不来,而高门大阀出身的二代三代们,做官之后,大部分是混日子的,剩下的那小部分,控制了整个国家。
李琩将自己关在书房呢,靠着前世的记忆,以及桌案上一些关于科举的卷宗,详细研究着大唐的科考制度。
实话实说,继续这么下去的话,没有安禄山也会有其他人,天下大乱不过是迟早的事情。 比奇小说网
因为寒门士子的上升渠道,其实是不通的,你可以忽悠他们一时,忽悠不了他们一世,当他们看穿科举本质的时候,就是报复大唐的时候。
这个时候,敲门声响起,严衡在屋外道:
“郎君,高不危醒了,想要求见道别。”
“让他进来,”李琩道。
不一会,高尚被带来了,他望着满屋的典藏,仿佛置身于一座宝库,眼中灿灿生辉。
李琩看在眼中,心知对方是一个渴求知识的人,可惜了,出身不行,没有多少书可以读。
“不危坐下吧,就坐在本王身边,”李琩指了指一旁的位置。
高尚行礼之后,撩起下摆跪坐下来。
“百般无聊,随便写了些,不危不妨看看,”李琩将桌子上的草稿递给了对方。
“喏!”
高尚接过来,仔细的品读着,但是他的表情,从原先的平静逐渐转变为震惊。
只见他双手颤抖,表情惊骇的望着草稿上的文字,仿佛见到了魔鬼,仇人,双目猩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