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泛泛而谈,真知灼见【求追读】(1/4)

  【带着铁路到大明】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全本免费小说【qbmfxs.com】

  刘宽这番关于明末的言论,其实是作为一个业余明史爱好者的随性而谈,故而朱元璋消化了会儿,才理清其中某些事的脉络。

  回过神,他首先问道:“你说士绅、地主钻了咱和明初后续几位皇帝留下的空子,偷税漏税,具体指何事?”

  刘宽道,“这事陛下不问微臣也会讲,但微臣希望今日奉先殿之言,不要泄露出去。”

  朱元璋道,“你放心,李贵、赵成都是守口如瓶之人,没咱的允许,他们绝不会往外吐露半个字。”

  赵成刘宽认识,李贵自然指的是御陛旁边的老太监了。

  看着确实都像靠谱之人。

  刘宽随即道,“自唐宋以来,对官宦以及通过科举的士人一直有赋役上的优免之策。”

  “大明建立之后,不仅继承了这一类政策,甚至在后来‘发扬光大’。”

  刘宽特意对“发扬光大”用了重音,好让老朱明白他话语中的贬义。

  然而,刘宽才说完,朱元璋就忍不住打断了他的话。

  “等等。你说咱大明继承了优免官宦、士人赋役的政策,这明显不对!”

  明显不对?

  怎么不对了?

  刘宽一时有点茫然。

  朱标见此,帮着朱元璋解释道:“刘公子,我大明立国以来,对官员确实有些优待——这是历朝历代必为之事。”

  “但迄今为止,我父皇也只是免去在任及致仕官员的徭役,再就是洪武九年得知官员居京师大不易,便免了在京任职官员及其两代亲眷的人头税。”

  “这般优待,相较于赵宋、胡元对官宦之优待,已不知薄了多少,甚至多有官员们在背地里非议父皇刻薄。”

  “至于对通过科举的士人优待——自洪武三年之后,我父皇至今都未再开科举,优待科举之士又从何谈起?”

  听了朱标的话,刘宽明白过来。

  一则可能是他对明初税赋优免制度了解不清楚,有所误会;二则可能是后来的大明皇帝对优免政策做了不少更改。

  他道:“或许是微臣对明初优免政策了解有误,但也有可能是陛下或后来的大明皇帝更改了此类政策。”

  “别的不说,史载洪武十五年,陛下重开科举,并一直延续到明末。”

  “对于通过科举的秀才、举人,不仅给米供养,甚至还免其部分赋役——当然,也可能只是免除徭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