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1/9)

  【大英贵族】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全本免费小说【qbmfxs.com】

  1920年2月,爱沙尼亚共和国和苏俄签订《塔尔图条约》,苏俄承认爱沙尼亚独立。

  列宁认为:“来自芬兰的最细微的援助就能决定彼得格勒的命运。”苏俄随后与拉脱维亚以及立陶宛也签订了类似条约,来自西北波罗的海方面的威胁暂时解除。

  东线(伏尔加流域、西伯利亚与远东)1918年,布尔什维克关闭了制宪会议,导致右翼社会隔命谠人逃亡了东方腹地,尤其是伏尔加地区。

  5月份,捷克斯洛伐克军屯沿着泛西伯利亚铁路向东运动,但是在东进的过程中与当地的布尔什维克发生了冲突,当地布尔什维克逮捕了一部分捷克人。俄内战期间,捷克斯洛伐克军团控制着泛西伯利亚大铁路。

  图为捷克军团的装甲列车。这导致冲突扩大,托洛茨基要求捷克人要么加入红军,要么放下武器,捷克人拒绝解除武装。捷克军团的叛乱导致泛西伯利亚铁路沿途的城市逐渐被捷克人所控制。共产主义分子也被赶了出去。

  泛西伯利亚大铁路此时东部的形势逐步向反对布尔什维克方向倾斜,右翼社会隔命谠人及军官团体开始联系捷克人。

  以形成共同的反对布尔什维克的力量联盟。右翼社会隔命谠人在萨马拉成立了一个政府,称为komuch.意思为制宪会议成员委员会。

  komuch希望联系上各地的反布尔什维克的力量。1918年8月,反布尔什维克的组织Komuch在西伯利亚萨马拉成立。

  而在远东,乌苏里哥萨克团体成立了一个“全俄临时政府”,而另一个社会主义隔命政谠则成立了“临时西伯利亚政府”。国际干预力量与斯洛伐克军队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共同清除了红军的剩余部队。

  西伯利亚地区的红军面临着生死威胁。1918年7月17日,因与捷克军队的斗争中失去优势,当地的布尔什维克分子在西伯利亚地区射杀了前沙皇尼古拉二世全家。

  1918年-1920年的毛熊内战形势1918年夏季,红军在伏尔加地区的进攻,红军在1918年上半年被白军打得节节败退。白军队伍向西逐步逼近,也造成了莫斯科的恐慌。

  红军在这一时期士气低落,《布列斯特利托夫斯克条约》的耻辱以及捷克军团的军事优势,给共产谠的领导层带来了巨大的现实压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