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档少年时】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全本免费小说【qbmfxs.com】
张云起的目光却被大门门厅处的另外一副长联吸引了。
长联是由著名古代文学专家马积高撰,著名书画家曾晓浒书。
联云:“治无古今,育才是急,莫漫观四海潮流,千秋讲院;学有因革,通变为雄,试忖度朱张意气,毛蔡风神。”
在张云起看来,这大概可以看成是“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的解释联——朱张意气,毛蔡风神。这八个字,概括了“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的所有荣光!
南宋孝宗乾道三年,也就是公元1167年9月8日的那天,37岁的朱熹从湘江码头登岸,拜访34岁的岳麓书院主教张栻。接下来两个多月,朱张二人的聚会,把岳麓书院推向了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
至于毛蔡风神,是不需要解释的。
张云起打量长联的时候,江汝勤的目光盯着“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八个字有些出神了。在明亮的月光下,清俊山色与古朴厚重的门庭,衬得这个老人矮小的身影竟有些格外的儒雅。
两人只是稍作停留,过了会儿,张云起跟着江汝勤穿过岳麓书院二门,来到专祀至圣先师孔子的文庙。
在古代,岳麓书院拥有跟官办学宫一样独立完整的文庙,在全国书院当中,都是独一无二的。
湖湘文化是“道南正脉”,承孔孟之道而不息,源洙泗之水而长流,而岳麓书院的文庙凝聚了圣贤先哲在湖湘大地上留下的深邃哲思与厚重期许。
在月色下,张云起举目望去,在那一张张千古绝对和古朴碑拓上,有“才与福难兼,地因人始重”的思辨,有“但到半途须努力,要登绝顶莫辞劳”的豪情,还有“云带钟声穿树去,月移塔影过江来”的中国式浪漫。
再次稍作停留,张云起跟着江汝勤来到岳麓书院最核心的讲堂,老人停下脚步,张云起看见讲堂的墙壁上嵌了很多碑刻,如《岳麓书院学规》、《读经六法》、《读史六法》。而讲堂最醒目之处,置放着八百多年前的老院长张栻所撰的《岳麓书院记》。
江汝勤终于开口,问道:“你看过《岳麓书院记》吗?”
张云起摇头:“没有。”
江汝勤扭头望向张云起,随后又收回了目光,说道:“作为湘大的校长,我一直思考的问题只有一个,什么是教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