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帝国】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全本免费小说【qbmfxs.com】,如果无法弹起阅读主题设置栏,请闭关器浏览告广蔽屏能功即可。
为了进行这次钢材炒作,孙振江花了不少本钱。他买通了计委内部的好几位官员,让他们向自己透露计委的内部信息。为了保险起见,他对这几位官员都是单纯联系,这几个人相互之间都不知道其他人也是孙振江的内线。从而也就不存在统一口径欺骗孙振江的可能。
从这些官员那里。孙振江了解到了计委关于这一次钢材供销体制改革的全部行动计划,也知道计委为了防备价格过度上涨而准备了1000万吨钢材储备。因为这个数字事关重大,孙振江反复核实了多次,还让人到几家大型钢铁厂也去探访了一通,确认数字是没有问题的。正因为掌握了这样的核心情报,他才有如此大的信心要大干一场。
在计委接二连三地动用储备以求平抑价格的时候,孙振江觉得自己胸有成竹,并不担心。他先是让梁朝晖、凌一平等人把钢材吃下。等到这些小兄弟的资金消耗得差不多了,他才开始用自己的资金和介子基金通过地下渠道输进中国的资金来继续囤货。一心等着计委的储备钢材用完,自己可以兴风作浪。
在计委抛出的钢材超出原来预料的1000万吨范围时,他稍微有过一丝惊诧,但随即就从计委方面得到消息,说这些钢材是因为某某原因而筹集到的,是计委最后的指望。看着市场上的钢材价格不断攀升,再加上关于中央领导对计委工作极不满意的传闻,孙振江相信,计委的确已经是黔驴技穷了,好不容易搜罗到几十万吨钢材,对于这么大的市场,不过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什么问题。
孙振江没有注意到,在他一次次抱着乐观心态去解释计委的救市行动时,计委投放的钢材已经达到了2000多万吨,比他原来掌握的数字整整超出了一倍。通过动用战略储备或者加班加点生产,或许可以增加几十万或百八十万吨的供给,但要说整整增加了1000万吨,这就是万万不可能的事情了。
可是,这件万万不可能的事情,居然就真的发生了,这不是咄咄怪事吗?既然皮茨顿所统计的数字没有差错,那么就只有一个解释,即计委从一开始就隐瞒了自己的实力。而隐瞒实力的目的是什么,孙振江还能想不到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