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毕自严的蹬鼻子上脸(1/5)

  【皇明天子】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全本免费小说【qbmfxs.com】,如果无法弹起阅读主题设置栏,请闭关器浏览告广蔽屏能功即可。

  舆论的力量到底有多么的强大?

  比如许昌有座灞陵桥。

  这座霸陵桥,相传是当初武圣人关羽与曹操割袍断义,过五关斩六将,就是在这座霸陵桥之上开始的。

  而经典的关二爷挑了曹操的袍子,与曹操恩断义绝,就是在这霸陵桥上开始的。

  但是这座桥,在三国的时候,是没有的。

  许昌这座霸陵桥,是后来修建的。

  因为蒙元时候的知名话本《三国志平话》中,错误的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地点,写成了长安而不是许昌。

  基于蒙元话本的基本错误,长安城外有一座闻名遐迩的灞桥,所以在《三国志平话》中,关羽其实是站在长安城的灞桥上诀别曹操。

  在嘉靖年间壬午本《三国演义》成书之时,罗贯中终于将《三国志平话》中的地点,由长安改为了许昌。

  但是这一段挑袍的戏份,罗贯中不舍得删,就将其中的灞桥,改为了霸陵桥。

  在《三国演义》的位面里,许昌外,就多了一座霸陵桥。

  可是现实里的许昌外,并没有这么一座桥。

  在小说《三国演义》诞生之后,无数文人墨客路过许昌时,都会问一句,霸陵桥何在?

  许昌人干脆就修了一座霸陵桥。

  自此以后,许昌的霸陵桥,就成了一个知名的旅游景点,很多人都已经忘记了许昌原来并没有霸陵桥。

  这就是典型的群体记忆代替。

  王化贞的罪行罄竹难书,王承恩的提议极好,既然紫金阁已经弄好了,那第一批奏疏,就做这件事。

  省的大明人忘记了此人的罪行。舆论的高地,自己不去占领,敌人就会占领。

  “万岁,臣这里还有一件事,这是奏疏。”毕自严将奏疏递给了王承恩,面色忐忑的看着大明皇帝。

  朱由检将奏疏合上,不停的敲着御案,脸色阴晴不定的看着毕自严,想了很久,才说道:“此奏疏,容朕想一想,正旦之前,给景会答复。”

  “臣,谢万岁隆恩。”毕自严站起身来,抖擞着自己的宽大的袖子,行了一个五体投地的大礼说道。

  这一甩不要紧,居然甩出了另外一本奏疏,掉在了不远处的软塌上,毕自严似乎是没有看到这本奏疏被甩出去,行完大礼之后,毕自严就离开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