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万岁爷,使不得呀(3/6)

  【皇明天子】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全本免费小说【qbmfxs.com】,如果无法弹起阅读主题设置栏,请闭关器浏览告广蔽屏能功即可。

  耿如杞拿过来看了半天,才笑着说道:“应该是密谕阴书,走,回书坊。”

  阴书,是大明最为常见的一种传递情报的一种方式,大明的阴书,在账本中,夹杂着大量的数字,而这些数字,就是一些常见书籍的页码和第几行第几个字,最后组成一组情报。

  而且阴书的书写,有一个一合而再离,三发而一知的诀窍。

  将一份情报,写好之后,分成三份分别派人,发往目的地,只有三份密谕送到目的地时,才能正确的识别情报。

  之所以利用三次分别发信,而且还用到了多本书,来作为翻译阴书的介质,其目的,就是为了保证情报的安全。

  大明的阴书分为阴书和阴符两种,阴书传递情报,阴符作为核对勘验的凭证。

  是为“敌虽圣智,莫之能识”。

  由姜太公姜子牙首创,这种阴书但凡是更改密码本,敌方就很难破解。

  耿如杞恰好学过一些破解阴书的诀窍,这本账本,显然只是第一份而已。

  大明利用阴书和阴符之频繁,在日常调兵遣将中可见一斑。

  崇祯十二年,张献忠兵败后第二次起义,与罗汝才会师之后,在湖广、四川交接之处,与大明朝廷对峙了整整一年之久,而那是,正是崇祯皇帝在松锦大战中,投入自己所有兵力的时刻。

  大明礼部尚书杨嗣昌,被任命为督师,在围剿了一年之后,贼患稍平。

  张献忠和罗汝才显然不敌大明军队,开始突破明军防线,向着四川进军。

  在进军的途中,张献忠偶然间抓获了襄阳向四川方向的杨嗣昌的军使,而这名军使携带了阴书三本,阴符一枚。

  杨嗣昌作为礼部尚书,对兵事并不精通,能够围困张献忠和罗汝才一年,并且迫使其转移,完全是因为大明军队英勇奋战的结果。

  而杨嗣昌始终认为大明的阴书太过麻烦,派出三人分别传递,不是耽误事吗?

  张献忠找了个秀才,破解了阴书,随后得知杨嗣昌为了围剿大西军,将精锐调出了襄阳城之后,本来准备逃跑的张献忠,拐了个弯儿,重新回到了襄阳城下,挑选了二十八名先登,让他们换上大明军的军服,来到城下。

  二十八名先登在前,两千精兵在后,二十八名先登,出示阴符,说要调遣粮草,大明军不疑有他,用吊篮将二十八名先登吊上城头之后,查验阴符无误之后,开始核对阴书,完全确认无误之后,打开了城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