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唐锦绣】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全本免费小说【qbmfxs.com】,如果无法弹起阅读主题设置栏,请闭关器浏览告广蔽屏能功即可。
沈言摇头:“正因为他们消散太久,才更需被召回。若任其湮灭,今日的自由不过是一场新的遗忘。”
穗儿也来了。她带来一箱旧物??那是她在洗心堂遗址翻找数日所得:几册残破日记、一方绣帕、一枚锈迹斑斑的官印。最底下,压着一封未寄出的家书,信封上写着“父启”,落款是一名戍边卒子的名字。打开一看,内容不过寥寥数字:“儿平安,勿念。昨夜梦见娘煮粥,香。”
穗儿眼眶红了:“这个人,可能早就死了。可他的梦还在。”
沈言将信纸轻轻放入共振仪中。当夜,玉牒投影出一幕影像:雪夜里,一名年轻士兵蜷缩在烽火台角落,手中握着半块干粮,低声哼着童谣。歌声微弱,却被风裹挟着,穿过千山万水,最终落入某个老妇人的梦境。
那一刻,整个听心坊的人都哭了。
自此,沈言定下新规:每月朔望,开启一次“招魂共鸣”,邀请各地百姓送来亲人遗物??一片布角、一支笔、甚至一口呼出的气,皆可作为媒介,尝试唤回其最后的声音。起初有人讥笑此举迷信荒唐,直到某日,一位老农送来亡妻生前缝衣针,竟在阵中还原出一段话语:“今年桃树开了七枝,你说要来看的……怎么还不回来?”
消息传开,万人空巷。人们终于明白,所谓“倾听”,不只是听活人的诉求,更是对死者尊严的守护。
然而,风波亦随之而起。
朝中有大臣上奏,称“招魂之举惑乱民心,恐引妖言横行”,请求禁绝此类活动。更有甚者,暗中派人潜入听心坊,欲毁去核心仪器。那一夜,穗儿值守,发现两名黑衣人正欲切断铜线,她奋起阻拦,却被击伤倒地。危急关头,林砚启动紧急共鸣,将附近所有陶片同时激鸣,声浪如潮,震得刺客耳鼻出血,仓皇逃窜。
事后清点,发现其中一人腰间佩牌刻有“内侍省监”字样。
沈言沉默良久,终是提笔修书一封,直呈皇帝。
信中不诉委屈,不论功过,只列三事:其一,回音鉴第七次鸣响时,播放的是一段宫中老宦官临终遗言,内容仅为“陛下幼时爱吃桂花糕”;其二,启声阁档案显示,近三个月共有四百一十三人通过招魂仪式找回亲人遗言,其中六十七人为平反冤案提供关键证据;其三,全国二十四站监测到,自招魂仪式推行以来,民间抑郁轻生之案下降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