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我不愿意(2/5)

  【不剑仙】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全本免费小说【qbmfxs.com】,如果无法弹起阅读主题设置栏,请闭关器浏览告广蔽屏能功即可。

  四言诗仍是一时的主流,但五言诗已经开始出现。

  到了汉末时期,五言诗已经发展的比较成熟。

  汉朝有“乐府”,魏晋亦有“乐府”,这是专门收集民间诗歌的朝廷机构,历代乐府,留下了颇多的五言诗杰作。

  至曹丕的《燕歌行》一出,一句七个字,字数更多,明显容量就更大,给了诗人更多表达空间,于是这种格式上的创新,使得曹丕的《燕歌行》的整体水平和造诣,虽然明显逊色于他弟弟曹植的《白马篇》,却仍然拿到了「天机」给出的六星的高分,成为他的代表作。

  至此,七言诗开始大兴。

  之后天下虽分分合合,却并没有影响诗词歌赋这些文学的进一步发展。

  南方宋齐梁陈四代,宫体诗开始兴起,为诗歌的创作,制定出了更严格的平仄、转承、对仗等规矩,最终形成格律诗。

  等到现如今的这一代南齐王朝建立之后,五律、七律、排律等诗体,已经接近成熟和完备。

  词这种体裁,则是起于西唐。

  据说最初发源于敦煌,是当地的土俚小调,亦别称敦煌曲子词,一经西唐国文人的发掘,得到了「天机」的肯定,立刻在西唐发展起来。

  这种体裁又被称作「诗馀」、「长短句」。

  在「文气」是整个天下修行界最重要的修炼资源这一前提下,这种体裁一经出现,只几年的功夫,就已经传遍了已知的整个世界。

  大宋、南齐、西唐、北燕,乃至塞外蕃国,长短句一时大兴。

  而这位吴潜,就正是近一百年来,写词写得比较出名的一位大家。

  他的作品,曾有多达五篇,得到过四星的判定。

  全都是词。

  随手翻开一页,书页都已经被多次的翻阅,弄得有些卷了毛边了。

  可见原主的用功之勤,也可见他对这本词集的喜爱之深。

  这是一首《沁园春》。

  名为《沁园春·落雁横空》——

  「落雁横空,乱鸦投树,孤村暮烟。

  有渔翁拖网,牧儿戴笠,行从水畔,唱过山前。

  云阁还垂,雨低欲堕,何处行人唤渡船。

  萧萧处,更柴门草店,竹外松边。

  凄然。倚马停鞭。叹客袂征衫岁月迁。

  既不缘富贵,功名系绊,非因妻子,田宅萦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