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国器(二)(4/4)

  【大唐新秩序】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全本免费小说【qbmfxs.com】,如果无法弹起阅读主题设置栏,请闭关器浏览告广蔽屏能功即可。

  赵匡凝在邓州浴血的时候,临危受命的唐道袭早就占了均州和商州,唐道袭的信使也已经跑了洛阳不下四五次。唐道袭同样不是领兵的行家,但蜀中小朝廷觉得还是应该让他出川,谁叫他和李振关系匪浅呢?

  来回的信使联络中,唐道袭已经和李振达成了默契,或者说已经代表各自的主上达成了默契。蜀王认可燕王对朝廷的掌控,对燕王主导天子禅位一事并无太多异议,他甚至默认了燕王对九鼎的觊觎。李振则代表燕王承认了蜀王对两川和山南西道、东道部分州郡的统治。但有一条,燕王要求蜀王去国号,李振说,这是燕王的底线。

  唐道袭对此表示理解,早在出川之前,蜀王已经将之作为退让的条件,全权托付唐道袭去商谈了——虽然蜀王对“去国”很是心有不甘且恋恋不舍。

  唐道袭和李振一直争论的焦点在于,蜀军对关内诸州的侵扰。李振要求蜀军停止北上关内和陇右,并且要求把占领的上邽、清水等地退给朝廷。唐道袭当然不答允,作为支持燕王掌控朝廷的条件,唐道袭认为燕王应该给自己这边一点好处,除了上邽、清水外,还应该把陇州割让给蜀王。争来争去,最终双方同意,就以实际控制区为分界,蜀军已经占领的地盘,归蜀王管辖,但今后不得越界。

  商谈虽然艰苦,但消息传回成都时,蜀王表示满意,至少由此可以看出,燕王对和谈还是很有诚意的。

  因此,当赵匡凝的使者来到均州的时候,所能得到的收获自然寥寥。唐道袭甚至让使者回邓州劝说赵匡凝,要赵匡凝顺应大势,消消气。唐道袭说,他可以居中说项,帮助燕楚之间达成和解。

 

 

本章已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