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百姓叩送嗣君(1/4)

  【嘉靖承明】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全本免费小说【qbmfxs.com】,如果无法弹起阅读主题设置栏,请闭关器浏览告广蔽屏能功即可。

  袁宗皋这话一出,梁储和毛澄等迎立大臣中的清流文官皆两眼一睁,眸露惊愕之色。

  朱厚熜倒是瞥了袁宗皋一眼,心中暗笑。

  他不由得想起了袁宗皋昔日建议他多看看王阳明的书的话来。

  而现在。

  朱厚熜不得不承认,自己这位老师不愧是能接受王阳明心学的官员,真是为了心中所认为的正义,什么手段都敢用,毫无道德上的压力,包括得罪佛祖这种事。

  朱厚熜知道,在这个生产力一直没有怎么大踏步进步的时代,基本上,拯救百姓都意味着要在分配上动手,意味着要动富贵者的利益。

  只是怎么动往往很考验一个官员的能力。

  历史上。

  嘉靖后期,东南倭乱猖獗,不得不开始推行募兵制,而推行募兵制就意味着军饷开支更大,而东南各省自然有义务承担这增加的军饷支出,也就是说,要对东南各省加兵税。

  但东南各省土地兼并情况到嘉靖末期已经非常严重。

  大部分平民已经不堪重负。

  所以,怎么让这笔临时加征的抗倭兵税更多的让当地大户承担,而避免加征造成更多百姓破产,进而导致外患未平内乱又起,成了一门学问。

  于是。

  在嘉靖的准许下,东南各省的许多抚按官做了很多财政上的改革,基本上是各显神通。

  其中。

  潘季驯在广东整了个均平里甲,把各府县要多交的兵税按田亩摊派,而且以所交粮食为标准加征,使得大户们即便用诡寄、飞洒的手段让自己变成名义上的小田主,也不能避免多承担额外的兵饷开支。

  而在福建的谭纶则更加简单粗暴,直接把强征寺院的田产没收,代替为额外加征的兵税,相当于让福建境内的寺院地主把这加征的兵税全部承担了,不向老百姓多加。

  在谭纶看来,寺院的钱财肯定不是来自老百姓肯定是来自当地大户,所以他这样做,受损的自然也就是当地大户了。

  现在袁宗皋也这么做,朱厚熜自然也不感到陌生,甚至也能够理解。

  连程朱理学都敢背叛的新派文官,哪里能指望他们对佛祖多尊敬。

  不过,明面上,朱厚熜作为嗣君,自然不宜直接表示支持袁宗皋这样做,而也表现的那么寡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