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二章 翰林改革,张璁再荐严嵩挑大梁!(2/4)

  【嘉靖承明】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全本免费小说【qbmfxs.com】,如果无法弹起阅读主题设置栏,请闭关器浏览告广蔽屏能功即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四百七十二章 翰林改革,张璁再荐严嵩挑大梁! (第2/3页)

  为何大明立国百五十年,总田亩数也不见显著增加。

  于是,户部尚书朱希周主动上疏请辞。

  朱厚熜准予了朱希周的请辞奏疏。

  他知道,朱希周这是不打算继续得罪天下所有地主,但也没打算为天下地主对抗皇帝,非要利用自己是户部尚书的身份,阻止天子清丈天下田亩。

  所以,朱厚熜准了他的辞呈。

  对于朱厚熜而言,朱希周可以选择不做这种得罪天下地主的事。

  毕竟大明总有愿意做这种事的官员。

  而工部尚书伍文定就是愿意进行清丈的官员。

  因为伍文定在任蓟辽总督期间就清理过屯田。

  所以,朱厚熜升伍文定任户部尚书。

  伍文定在任户部尚书后,就与户部官员们又议了一次,并力派众议,迫使户部官员最终都基于自己的政治前途考虑,而重新上题本承认清丈天下田亩的必要性。

  同时,户部主动请旨,选派官员督促清田。

  朱厚熜自然同意了户部所请,还采纳张璁的提议,借此改革翰林官制度,采取“三途并用”的方式,限制翰林庶吉士的馆选名额,而多从京师部院与地方上选优秀者进入翰林院成为储相。

  即选拔翰林官,从传统的只从科考中选,变成既从科考中选,也从在中央各部表现的不错和地方政绩完成的不错的实务官员里选。

  而这一目的,就是鼓励官僚集团积极清田,只要清田表现的好,就算是同进士出身,甚至只是举人乃至拔贡,都能升进翰林院。

  可谓拓宽了人材选拔的渠道与阶级升迁的渠道。

  张璁这一招可谓是打到了翰林清流的七寸之地,但也无疑对天下大多数参与庶政实务的官僚有极大的激励作用。

  这让这些官僚知道,科考和翰林馆选时没有考选好,并不意味着一辈子和执政无缘,政绩优劣才是最重要的评比条件。

  “治国当循正道!”

  “何为正道?”

  “重礼崇学方是正道,而富国安民之策不过是术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