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承明】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全本免费小说【qbmfxs.com】,如果无法弹起阅读主题设置栏,请闭关器浏览告广蔽屏能功即可。
夏言这时也提出了改革的办法。
“这就相当于是开海了。”
“甚好!”
“那你放个风出去,让有人上疏开海的事,且让闽浙粤等现在主张开海的沿海缙绅大户知道,能不能让朝廷开海,就看他们接下来在征安南一事中的表现。”
朱厚熜这时笑着说了起来。
“是!”
于是,夏言便组织内阁的中书舍人,在武英殿抄录起各类故牍来。
包括永乐大典。
大明内廷会选命不少的读书人充任中书舍人。
这里面尤以武英殿的中书舍人最多。
但最有权的则是内阁的中书舍人。
因为这些中书舍人会接触的机密事务,所以多是权宦子弟中资质不佳、没能中第的人充用。
内阁的大学士们也偏向于举荐他们熟悉的故人子弟来充任内阁中书舍人。
昔日首辅杨溥的孙子杨寿就当过中书舍人。
所以,他在进京后就住在了正当着中书舍人的刘大夏外孙陈龄家。
陈龄也在杨寿交了昔日永乐朝征安南的文牍后,对杨寿叹息说道:“可惜啊,故牍归了朝廷,朝廷征安南就更容易成功,届时我们想再像以前一样垄断安南的走私路就难了。”
“没事!”
“沿海的缙绅大户不会让朝廷轻易从海路攻安南成功的,到时候朝廷依旧只能从陆路进攻,那样就算成功,也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
“没准因为太难打,朝廷就放弃了。”
“而我杨家早已抄录了一份安南故牍,将来只要等朝廷再次放弃安南,我们就能重新掌控安南的商路。”
“那时,日子依旧会想以前一样美好。”
杨寿说着就满怀希望地看向了窗外。
窗外。
陈龄的儿子陈庭走了进来:“父亲,内阁谢世伯带来消息说,陛下已下旨,要在各地办官营藏书楼,皆命名为图书馆,从军籍子弟中选博古通今者管理该楼,允许买过户部债券的士民进楼借阅;另外,陛下已让中书科的人抄录昔日征安南的故牍与下西洋的故牍,将来要将这些抄本放于各藏书楼,首先是两京十三布政司的藏书楼,户部已奉旨发钧令命两京府尹和各布政司就建造图书馆,列出预算申请。”
“怎么能这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