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港岛商业巨头】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全本免费小说【qbmfxs.com】,如果无法弹起阅读主题设置栏,请闭关器浏览告广蔽屏能功即可。
是陈董事为多家机构争取而来,投资机构听到这消息是高兴又感激的看着陈天衡,能让投资者赚到钱,你就是爹,这就是陈天衡高明之处了。
此时期的港岛证券大部分的股票买卖均是通过香港会完成的,但由于股票市场发展程度较低,这一阶段港股还未能成为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
上市公司主要以外资公司为主,参与会员大部分也都由外籍人士(华人)构成
后来到60年代末,上海证券的资金和人才逐渐转移港岛,形成后世的四会,70年代开始证券市场迅速。
此次总股本3820万股融资%,和记洋行财大气粗认购305万股占比8%份额,祁德尊心满意足的获得董事席位
这时期的和记洋行是大威水佬,大撒资金到处收购企业,已经拿下屈臣氏,德惠宝,黄埔船坞等大型企业的大股东席位,中小型公司更多,后世和记洋行控制的大中小企业高达300多家(70年代中期)。
匯丰获多利认购191万股占股比例5%,其他投资机构认购470万股占股比例%,是多家证券企业拿下,他们都是财务投资,而和记洋行则看上中区的物业。
此次港岛上市招股集资16188万港元,证券机构争相抢购,市场一致看好的原因,发行价9元,股价一路飙升,收盘价元,总市值亿港元。
怡和和陈氏妥妥的大赢家,认购商们账面也是盈利49%,同样的赢家。在银行危机过去没多久,出现这样的盛况,港股也被连带的火热了起来。
陈氏一举跨入大亨行列,财富值有了直观公开的数值,真正意义上的豪门。
与霍大亨等人比还有些差距,霍大亨的企业虽然没上市,但圈内人都知道,他的财富早早就进入这亿万富豪门槛,能与置地等一众英资财团竞争那是相当厉害,圈内人把霍大亨集团企业仅次于四大洋行的实力。
(注:进入50年代后,港岛地区工业发展势头渐起,大量外资进入港岛参与投资,1956-1961年港岛实体和股市发展进入黄金期,股票投资回报接近同期西方发达市场的水平
要说到“港岛会”,彼时港岛绝大部分的股票买卖均是通过“港岛会”完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