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头如捣蒜,连连称是,戒骄戒躁,戒酒!!!(2/5)

  【明末:我崇祯摆烂怎么了?!】小说免费阅读,请收藏 全本免费小说【qbmfxs.com】,如果无法弹起阅读主题设置栏,请闭关器浏览告广蔽屏能功即可。

  张三在京城担任技术顾问期间,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由于全国各地需求不同,他需要频繁奔波于各地之间协调资源。一次,南方某省发生严重旱灾,急需调拨大量抗旱设备。张三临危受命,仅用十天时间便完成了设备采购、运输及安装任务,为灾区挽回了巨额损失。他的事迹传开后,更多年轻人受到激励,纷纷报考洋务学堂,立志成为像张三一样的栋梁之材。

  王二在边防部队的表现同样可圈可点。他带领的新兵队伍逐渐成长为一支精锐力量,在多次边境冲突中立下赫赫战功。然而,他也深知单凭武力不足以长久维持和平。于是,他主动联系周边部落首领,尝试建立互信机制。通过定期交流和经济援助,许多原本敌视明军的小部落开始转变态度,甚至愿意提供情报支持。

  崇祯皇帝密切关注着各方动态,内心却始终无法完全放松。他知道,尽管目前局势有所好转,但真正的威胁远未解除。欧洲列强的目光已经悄然转向东方,他们的野心绝不会轻易满足。此外,国内财政状况依然堪忧,即使有葡萄牙的技术支持,也无法短期内扭转局面。

  一天深夜,崇祯独自坐在御书房内,反复翻阅一本记录历代帝王治国经验的古籍。突然,他停在了一段关于“开源节流”的论述前,陷入了沉思。“或许,我应该更加注重挖掘民间潜力,而不是单纯依赖朝廷拨款。”他喃喃自语。

  第二天清晨,崇祯召集群臣宣布了一项大胆决策:设立“民间贡献奖励制度”,鼓励普通百姓提出有助于国家发展的建议或发明创造。凡经验证确实可行者,都将获得丰厚奖赏。消息传出后,全国上下反响热烈,短短数月内便收到了上万条提案。

  其中,一名来自江南的木匠提出了一种改良版的弩机设计,射程更远且操作简便。经过试验后,该设计很快被推广到全军使用。还有一位农妇发明了一种新型稻谷脱壳工具,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这些来自基层的创新成果,让崇祯看到了希望。

  然而,就在局势看似逐步向好之时,一个惊人的消息打破了平静??皇太极联合蒙古各部发动了一场大规模攻势,目标直指北京城郊!接到战报的那一刻,崇祯迅速下令调动各地驻军增援,并命令卢象升火速赶往前线指挥作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